春山暮_战败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战败 (第2/5页)

存实力,又能一举歼灭敌军。”

    兵部尚书程谦立于班列之中,冷笑一声,回道:“右相素来以文治国,莫非不知兵者乃国之大事,岂能因小利而失大局?”他目光转向白宗儒,语气犀利:“倘若西北前线崩溃,失的不只是三州防线,而是整个关陇。到那时,岂非贻误战机,悔之晚矣?至于兵马调动耗时,诚然如此,但正因如此,才需尽快部署。若按右相之策固守待援,恐怕援军未至,我军便已疲敝不堪,岂不成了坐以待毙?”

    侍中白宗儒听罢,出列反驳道:“程尚书所言颇为有理,但也言过其实。若不为缓急之事,贸然调兵,反而可能引发其他地方的动乱。难道朝堂上所关心的,仅仅是家族之间的姻亲关系与私利吗?还是整个国家的大计?”

    程谦正欲反驳,白宗儒不疾不徐,抬手一揖:“此事关乎国家,程尚书只着眼当前,未必是长远之计。”

    两人话锋渐锐,眼见朝堂气氛逐渐紧张,皇帝抬手,沉声说道:“好了,朕自有分寸,此事暂且押后再议。”

    百官一齐躬身,齐呼万岁,朝会便在这场未竟的争执中草草收场。

    散朝后,白宗儒与苏明谕同行。

    白宗儒低声笑道:“萧怀业虽勇,但后勤乃军中大患。西北粮草,若有些许变数,他那十万大军恐难支撑。”

    苏明谕目光深邃,微微一笑:“白兄所言极是。为国分忧,实乃我等臣子的本分。”

    苍茫大地,黄沙漫卷,天际隐隐泛着赤红,宛如血染。萧怀业率十万大军自潼关出征以来,沿途连战连捷,敌军主帅拓跋赫屡屡败退,险些失了根基。梁军中士气高涨,旌旗猎猎,刀枪映日,所到之处敌军无不闻风丧胆。

    然不料,战局突生变数。拓跋赫军中,有一谋士名唤阿史那洵,出身草原部族,自幼习得兵法奇谋,深谙用兵之道。他察觉正面交锋不敌,便劝拓跋赫暂退避其锋芒,并另辟蹊径。他手指地图,笑而不语,终向拓跋赫献上一计:“将军不妨放弃与萧军争锋于战场,改道于山河。取南河之地,毁渡口、断水井,使大梁军粮草不济,兵马自乱。”

    南河本是西北平原的重要水源,水道纵横交错,滋养沿途无数村落。阿史那洵派出精兵夜袭南河,占据要地后迅速命人封堵大梁大军可能利用的所有渡口,并以毒药毁掉沿途水井。为防大梁军队绕道攻取,他又派出千余骑兵分守高坡与水源口,将一条通往南河的小溪作为唯一供水之处,并重兵把守。

    当萧怀业率军抵近南河时,眼前景象已非昔日熟悉的河谷:清澈的河水被木石拦断,河床干涸龟裂,沿途水井更是被填埋毒死,村民逃散,空余死寂。西北烈日灼灼,黄沙滚滚,萧军水囊早已干涸,军中一片哀叹。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