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战败 (第1/5页)
战败
春日的早晨,宫中早已人声鼎沸,御花园里桃花初开,池塘水面微微荡漾,似也不知这宫中风云变幻。 李祯安端坐龙椅,目光深沉,神情略显疲惫。年轻时的精力旺盛和治国理政的决心,似乎在岁月的推移下逐渐消逝,眼中所见的已不再是山河社稷,而是一众权臣环绕,时刻挑战着他手中的铁权。 宰辅苏明谕身着深紫官袍,袖口绣着金线云纹,腰间的玉带雕刻精致,垂饰间隐隐闪光。他垂手而立,言辞恭敬,面容却隐隐透着几分机锋。 “陛下,西北边疆连年用兵,虽敌酋拓跋赫骁勇,然与我大梁军势相比,不过乌合之众。萧怀业将军执掌十万之众,军威甚盛,连年凯旋,诚可贺也。”苏明谕顿了顿,微微俯身,声音低缓,“然臣斗胆直言,萧家自先祖震岳公镇守西北起,累世功勋,府第门庭若市,兵强马壮。尤其怀业将军朋党林立,其势已压过朝堂诸公,实在非我皇家之福。” 皇帝微微皱眉,手中端起一盏茶,目光游移,似在沉思。 苏明谕继续道:“臣观如今边疆局势虽多动荡,却并无全局之危。反观京中,若纵容武臣擅权,恐有尾大不掉之患。萧家虽是大梁肱骨,然边疆稳则削势易,倘若坐视其势愈盛,恐非国之长久之策。” 李祯安放下茶盏,目光转向窗外,语中带笑道:“萧家立国有功,震岳公血洒沙场,怀业又屡立战功,朕岂能因忌功臣而忘其忠心?” 苏明谕面色未改,抬眼望向皇帝,意味深长地说道:“陛下圣明,臣不敢妄议,然天道平衡,江河虽有盛时,亦需疏导。” 皇帝没有立即回应,只是轻轻点了点头。 次日清晨,金銮殿内百官云集,朝服玉佩发出清脆之声。朝中有萧家亲近的盟友大臣,尚书左丞李承烈正色道:“陛下,西北军情告急,萧将军虽勇,但敌军来势汹汹,据闻已动用精锐部队,连日鏖战。臣以为,若不速调河州、兰州、岷州兵马援助,只恐失了良机。” 此言一出,议事厅内便有一些大臣点头附和。 苏明谕缓缓走出班列,躬身施礼,语气谦和,话中却锋芒毕露:“陛下,左丞大人未免言过其实。萧将军麾下十万精锐,久经沙场,与区区蛮族小国交战,不足为惧。何必轻动三州兵马?臣以为,此举有三不妥。” 他微顿,继续道:“其一,三州兵马驻守要地,若轻易调动,若再有他敌窥伺,局势恐难控制。其二,兵马调动需时数日,若行程延误,战机已过,届时徒耗粮草,无济于事。其三,据探报来看,敌军战力有限,与其大动干戈,不如令萧将军固守待援,诱敌深入,再遣小股精兵迂回截击,既可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