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945 (第1/3页)
外面。宫中这非同寻常的一夜,他自然也嗅出了不寻常的意味。能做到内侍省的掌事太监,也是大有本事之人。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他心头门清。当下,则和武正翔站在殿前,不咸不淡的说着一些无关紧要的事。第二个来的是范翰林。他学问不错还懂得做人,见状也不问缘由,和他们站在一起等着宰相出现。朱自厚年纪大了,庆隆帝特许他在皇宫内坐轿。但毕竟离得最远,当他气喘吁吁的爬上宣政殿前的台阶时,日晷已经移了一格。众人齐聚,唱礼太监拉长声音朝里面通报。殿内,庆隆帝已经将该交代的事情,交代给曹皇后和太子。其实在这两年间,对太子该教的他已经教过,眼下不过是如同平常百姓人家一样,叮嘱一些老人家都牵挂的事情罢了。曹皇后本来想让太子妃等人把皇孙都抱来给他看看,庆隆帝却说不必了,免得他走得越发牵挂。这时,中书令、范翰林、内常侍、掌玺太监都到齐了,他便开始口述遗旨。第一条,便是传位圣旨,他大行之后,由太子继位。紧跟着是一系列的诰封,宗室、勋贵、朝臣各安其命。然后,是对他身后事的安排,从简从朴,勿要惊扰民间。这是出于他一向的爱民之心。对他留下来的后妃,也各有安排。无子嗣者在太庙出家为尼,有成年皇子者跟随皇子前往封地就藩。其余人等,比照先帝惯例。因有了这两年的平稳过渡期,朝局稳定,逆贼伏诛。庆隆帝也没有再多别的嘱咐,再留下了一道处置汝阳王的圣旨。更多的封赏,将留给太子登基之后进行。范翰林在书案上运笔如飞,一道又一道圣旨被他草拟出来。他不愧是两榜进士,典故文章信手拈来,只略略打了腹稿,也未见他做过修改,辞藻端丽庄重,挥笔而成。待庆隆帝看过,由吴光启加盖玉玺、朱自厚加盖用印,内常侍将圣旨制好,收集起来。在殿中,圣旨就像是流水线上的产品被生产出来。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庆隆帝将武正翔封为武安侯,三代之后降等袭爵,并允他自立门户,赏赐京中府邸一座。同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