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四十二章 一篇大文章 (第2/4页)
而南靖古城墙的外廓城周长则为超过60公里。然而沧桑变幻曾经一时雄奇伟岸的城墙大多都没能经受得住岁月的检验最终湮灭于炮火或风雨中。1982年华夏国务院公布南靖为历史文化名城后南靖市人民政府当即发布通告严禁损坏城墙并把周围环境的保护列入规划控制。已整修了中华门瓮城,修缮了挹江门城楼1984年成立中华门文物保管所和渡江胜利纪念馆以保护固有文物展现历史风貌。数百年的沧桑宫城、皇城、外廓三圈城墙已毁坏殆尽惟有高大的京城墙除城门等木构建筑不复存在城墙依然屹立。所以现在通常所称的“南靖城墙”、“南靖明城墙”即指京城墙。可即便是现存的这部分明城墙由于年代久远数次经历战火部分地段年久失修已经是千疮百孔除了一些重点地段其余的地方所谓的保护基本上很难保证。而且除了那些被岁月侵蚀的部分之外更大的威胁来自于其自身所具有的价值。南靖明城墙共耗费了数亿块城砖。城砖一般长40~45厘米宽20厘米厚10~12厘米。由于城砖来自各地故其城砖材质的土性也呈多样性有粘土、沙土、高岭土等等。大多数城砖留有铭文有的是一字或一个符号有些甚至是些难以破解的记号而多的则有70余字这不仅是南靖明城墙的一大特点也是南靖明城墙历史文化遗产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南靖明城墙所用如此巨量的城砖由于史料记载的匮乏不详究竟有那些区域烧制提供已渐不可考。经过文物工作者或有心人对城砖铭文孜孜不倦的考证、补定才有了一份目前尚未完全统计精确的资料——南靖城砖分别来自长江中、下游的广袤地区其中包括江南、庐江、皖安、湘江、鄂北五省的府、州、县以及军队卫、所和工部营缮司等近200个单位承担组织人力制坯、烧造。为了确保建造南靖京师城墙的城砖烧造质量朝廷要求各地府、州、县地方官员军队卫、所的士卒以及县以下里、甲长直至造砖人夫、烧砖窑匠均需在砖上留下姓名以便验收时对不合格的城砖追究制砖人的责任甚至杀头。城砖铭文就是这么来的。南靖明城墙的城砖铭文为后人留下了及其丰富的文化信息和十分珍贵的历史资料有些填补了史料的不足。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南靖城砖产地的分布;华夏汉字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