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四十二章 一篇大文章 (第1/4页)
自元末明初朱元璋攻入南靖于公元1366年到1386年间进行大规模改建。历时二十年终于建成了南靖历史上最具规模的城墙。其后的五百多年南靖城垣基本上保持明代以来的格局。1955年时因为各种原因拆除了部分城墙。1983年南靖市人民政府公布了保护城墙的通告。城墙的周长1954年实测为33676公里至1983年文物普査时实测发现城垣外形完整的长度计19802公里半损坏的长度计1549公里总计保存长度只有2135公里。1988年1月南靖城墙被确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十多年来南靖市政府与民间机构一直致力于南靖城墙的恢复与保护工作。可是对于这座城墙的保护工作目前一直还停留在修修补补保持现状的阶段。而如今南靖城的发展日新月异这么一段古城墙如今已经早就进入了市区的范围了。我前些日子去城墙边转了转这破旧的城墙……真是有碍观瞻啊”雷涛去汪恩培办公室的时候丁胜辉也在市委市政府两位市领导一起召见雷涛由此可见他们对这个工作的重视程度了。在冷兵器时代城墙无疑是国家最重要的防御工事。城墙的坚固与否不只体现着王权的威仪更直接关系到社稷的安危所以历朝历代的最高决策者在筑造城墙时始终将工程质量视为头等大事丝毫不敢懈怠。南靖的明城墙以其占地区域广、坚固、雄伟而著称于世。后人对此不仅有“高、坚甲于海内”之感慨就连十六世纪中叶先后3次抵达南靖的意大利人、传教士利玛窦也称:“这座城市超过世上所有其他的城市”。南靖明城墙之所以能有如此的规模和气势得益于华夏数千年城垣建造发展史的深厚基础是华夏冷兵器发展到巅峰状态下开始向火兵器转型时期的必然产物更是明太祖朱元璋役使百万民夫的有力见证。南靖城墙始建于元至正二十六年明洪武十九年建成历时21年之久。最早是由宫城、皇城、京城三重城墙组成在洪武二十三年时又增筑外廓。所以正确意义上来南靖的城墙是有四重的。其中南靖京城墙不循古代都城取方形或者矩形的旧制设计思想独特、建造工艺精湛、规模恢弘雄壮在钟灵毓秀的南靖山水之间蜿蜒盘桓达35267公里比燕京的古城墙还长出0.776公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