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464 (第1/3页)
一群老臣?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明知自己被视为摆设,仍要强撑天子尊严,被臣子看笑话,这种滋味实在难言。难怪司马奕会被“逼”疯,难怪父皇在位一年就驾鹤西行。不是司马家的皇帝没有野心,各个庸碌,而是重重压迫之下,左有权臣右有高门,野心之火尚未燃起就已熄灭。想到幽州上表,司马曜又是一阵苦笑。亏他以为能利用桓容,甚至想着用完一脚踢开,顺势接手幽州,当真是瞎了眼,脑袋被石头砸,异想天开!日前氐贼寇梁州,刺使杨亮不敌,汉中之地危在旦夕。朝中不及发兵,桓容率几千州兵驰援,解城下之围,更一路追敌,连下武都、仇池两地,将氐秦刺使杨安的首级送往长安。朝中获悉此事,表面称颂皇朝国运,背地都在议论,桓容像极了二十年前的桓大司马。桓温,桓容,桓氏!司马曜不甘心。可不甘又能怎样?郗愔官居丞相,王太后临朝摄政,满朝文武不是郗愔党羽就是士族高门出身,郗超等更是桓氏在朝堂耳目。更闹心的是,司马道子同他离心,坚持不受琅琊王封号,更不愿列朝,每次见面都是一句话:请归封地。掰着指头算一算,兄弟姊妹中,唯一活得自在的,大概只有长姊新安。桓济身在姑孰,她却带人去了盱眙,理由光明正大,代替夫主侍奉嫡母。实情却是,她抵达盱眙之后,并未入住刺使府,而是另外购置宅院,每逢十日过府请安,余下时间尽在府内宴饮,要么就出城赏景、入坊市游玩,日子过得无比自在。有小道流言,新安郡公主仿效前朝馆陶大长公主,在府内养有面首。事关司马氏和桓氏脸面,流言未经证实,就很快被压了下来。但是,司马曜却信了七分,更是无比的羡慕。堂堂国君,过得还不如一个郡公主自在,别提多难受。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对比太大,伤害更大。听到的消息越多,司马曜就越感到难受,心被撕开一条大口,哗哗向外淌血。这且不算,王太后以天子未元服之名,将他从王府带入宫的美人通通移入偏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