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八回 温公子直言议温公 昭王爷昧心说昭王 (第3/6页)
? 昭见姑娘低头默然不语,只道她仍旧不信,款语道:“唔……依我看,威烈王冤枉得很。难道周王室会因他谨守晋国名分就苟存得更久?难道其他诸侯会因魏、赵、韩是周王室所封而非自立为王,就不去讨伐他们?” 不禁哈哈大笑,道:“我看这根本就是无稽之谈么!” 轶青听了,心里有许多话想说,努力忍了一忍,终于没忍住,踟蹰道:“若想读懂温公于《通鉴》中写的按语,以及对某些事迹的具体叙述,便得先瞧明白温公的立场与态度。” 昭道:“哦?你是南朝旧臣,你说说看。” 轶青摇头笑叹道:“温某一个微末小官,能知道什么朝廷文政的大事?不过是听父亲说过——那也是温某的祖父讲的。神宗朝时,圣人曾谓温公曰:『汉常守萧何之法不变,可乎?』温公对曰:『宁独汉也?使三代之君常守禹汤文武之法,虽至今犹可存也。』又说,汉武帝改变祖宗之法,盗贼半天下;西汉衰败,是因汉元帝改其父宣帝的政策。” 说到此处也不由得摇头哼笑,道:“时南朝推行政治改革,温公率众士大夫抵死抵抗新政。唔……其立场与态度……可见一斑。” 昭本想戏谑一句‘幸亏没成,不然大凉也未必能得前启江山’,话到嘴边硬生生忍住了,转而道:“青娘是局内人,适才却只说了温公的立场与态度,未曾结合《通鉴》讲得透彻明白,倘承赐教,幸甚矣。” 他话说的夸张,轶青虽知是有意哄她,但压在心底的话一旦开闸,便难停下来,答道:“不敢当。说句不中听的,温公的按语,以及对某些事件的叙述,只怕是以立场为首要、事实为次要,以态度为先、证据为后……偶尔甚至为了符合他的立场,而罔顾史实的真相。 “诚如北院大王适才所讲,温公以为,周王室能残存,全是因为诸侯遵守名分,曰:『周之地则不大于曹、滕,周之民则不众于邾、莒。然历数百年,宗主天下,虽以晋、楚、齐、秦之强不敢加者,何哉?徒以名分尚存故也。』可事实上,战国时代封国迭代、弱肉强食,谁能光凭一个无比虚幻的名分苟延残喘?周得以残存,仅仅因为它又弱又小,对诸侯又仍有利用价值;后来长平会战,诸侯的老大干倒了老二:赵经此元气大伤,再无力与秦抗衡,确立了秦对六国的战略优势,四年后秦昭王就干掉了仅剩三万人口的周王朝;最后一任周赧王去世,周朝悄无声息地消失死掉,舆论毫无争论与异议,可见‘天下共主’之名何等虚幻,何等不值一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