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新时代的圣三一 (第11/14页)
,“我会联系你们的。” “我们就住在拉瑙卡胜利旅馆,您告诉前台我们的名字就好。” 那天晚上我们聊了很多,把馅饼和腌肉全都吃的一点不剩。她们跟我讲了很多农村的故事,让我一会儿想家,一会庆幸已经长大。这些姑娘都很穷,事实上莫罗多伊一直都是个又穷又冷的地方,和拉瑙卡一样。我问她们为什么要加入全农盟,叶夫根尼娅告诉我她是为了更好的教育,全农盟成员可以申请奖金,她已经快完成高中学业了,明年准备读大学。 “你想去国立农业大学么?” 叶夫根尼娅摇摇头:“不,我要去罗斯奇亚机械大学。” “那儿很偏远的。” “没错,所以她们需要我。“ 斯维特拉娜还没有想好以后要干嘛,她和妹妹加入全农盟只是为了有个地方住,而家里的醉鬼父亲实在让人无法忍受。乌妲利娜不同意姐姐的观点,她非常清楚自己的梦想。她要参军,而全农盟成员报考军校是有优势的,更不用说她这样偏远地区的姑娘。“也许我会在全农盟里呆一辈子,以后当个事务员,反正我很会画画,字儿写的也还。”斯维特拉娜笑眯眯地调侃道,一把搂住帕莎,“陪你一辈子好啦,帕拉斯科维娅·缇玛谢娃。” “你要一辈子留在莫罗多伊么?”我问。 帕莎点点头,“我是被玛门鲁科娃收养的。莫罗多伊是我的家,就像拉瑙卡是您的家一样。我知道当兵很光荣,但农民也一样。工人,农民,士兵,”她用的都是米加斯语的阴性复数形式,“新时代的圣三一。莫罗多伊是米加斯重要粮食储备地区,我们要喂饱这个国家百分之三十的人口呢。对我来说,这足够我忙一辈子了。”她顿了顿,满脸希翼的笑起来,又变得像个孩子了,“我没开玩笑。我是打心眼儿里喜欢这些东西。不信您问她们,我经常对着金灿灿的麦田和向日葵地傻笑,心里想这些东西能做成多少面包,榨出多少油啊!我是挨过饿的,看着一袋一袋的粮食被送到全国各地,我心理一下子就踏实安稳了。” 我记忆中丰收的场景可不是这样。我十一岁那年,父母最快乐的时候。父亲不喝酒也不骂人,母亲喜气洋洋的腰上扎一条红腰带,两人一起在田里忙到天黑,而那甚至不是我们的土地,收成也不属于我们。我们这些小孩则满村跑,帮果农和渔夫打下手挣点零嘴儿,可能是几个烂苹果,也可能是几条太小的,卖不出去的鱼。丰收结束后的第一个晚上,父亲大喝一场,带我和弟弟去森林里打猎,他远不如我的外祖父,但依然能称得上是个合格的猎手。我们最幸运的一次弄回来了一只小公鹿。它并没有马上死去,而是奄奄一息的躺在地上,痛苦呻吟,纤细的腿无力的在土地上滑动。多漂亮的眼睛,睫毛那么长,在黑暗里闪闪发光。它好害怕,苦苦哀求,是童话里帮助过萨列维奇·伊万的小鹿。“放过我,萨列维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