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X (第2/3页)
。被杀死的女婴会去哪里?被摘除全身器官的“失踪人口”要去哪里?我又该去往哪里?你当然认同“宇宙很大,地球就是宇宙的一粒沙,我们人类连一粒沙都没有”这种看似正确的励志格言。你也没有把生命——我的生命——看得很珍贵,将死亡视若神器或禁忌。但你像用核武消杀疫菌一样剥夺了我主动选择死亡的权力,连同我的尊严也一起荡平。我希望核弹的电钮在我手上。它当然可以在我手里。我的青春已然结束,但我想得到一个永远爱着我的年轻生命,可以作为你的幻影、你的替代品的生命。对我来说这诚然是种奢望。你也说我根本不懂爱,或者你其实想说我不配得到爱。但确曾有人提出愿意为我而死。那个人没有看过《翠翠传》,也不会去看《玉梨魂》——才子佳人小说放在今天实在迂腐、愚蠢得可以。一如我们的文化蔑视基于个人主观意识选择的死,宁愿看一个人活得痛苦无比。抛弃所谓的大好青春与理当肩负的责任,委身于情欲而死,则是远胜于自杀的白痴行为。情欲确实非关紧要。不过是把像章鱼触手一样交叠吸附在一起的嘴唇或阴唇抽象化的产物。我的子宫不是容器,我的阴道也可以不是。 那么青春与责任又如何?我曾经真切地询问过一个年轻的替代品。并不是我特别看重此人,因为我几乎会去询问她们每一个人。那时我像现在这样无言抽着烟,眼睛盯着天花板或虚空中的某个点,那个人兀自用抽纸把手擦干,将脱在一边的衣服簌簌穿起。她刚把手指从我的阴道里抽出来——也可以说她根本没有插进去,像是螺母遇到了不匹配的螺丝,貌似货不对板,其实是我在螺母里注满了看不见的热熔胶。这种时候她和类似她的那些年轻人总会安慰我“不做也可以”——前提是她们对我过去陈述的性侵经历深信不疑。偶尔我也会因为这种无条件的包容与宽宥萌发淡淡的惭疚。毕竟我所追求的爱从来都不需要性,更不需要像她们一样去考虑青春责任与未来。我不会跟她们有未来。我本身就是没有未来的人。她扎起散开的头发,然后我注意到她注视着我的爱怜与哀愁的眼神,“你也别太纠结了。”那个当时算是我恋人的女人说,“其实我们就这样也可以。我们又不是女人和男人,再说也没人规定谈恋爱必须得上床吧。也许很多人觉得不性交算怎么一回事。可我不是这样想的。像现在这样我就很开心了。”“那你想过以后怎么办吗?”“是啊,以后是不好办……我们可以先把现在过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