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35 (第2/3页)
情分上,三万两银子,给你了!”胤祚听到“高士奇”三个字浑身一颤,忙起身接了过来:“这是真的?”十四直言不讳:“明珠通过九姐递到额娘手上的东西,能有假?”看到小弟脸上欠揍的笑容,胤祚反手掐了他的脖子咆哮道:“好的不学,跟老九学着做生意!额娘的东西,你拿出来跟我要银子,好意思?!”作者有话要说:注释1:于成龙,康熙朝有名的大清官。甘罗,十二岁拜相的神童。项籍,就是项羽,神童1注释2:康熙自己规定“皇贵妃1,贵妃2,妃4,嫔6”,但是后期没有遵守。良妃是第五个活着拿金册的妃子,后面还有和妃等。啊啊啊啊,马上要上飞机了!!作者终于要回到能网购、有外卖、无时差,不用每天跟大嘴鸟抢披萨吃的大中国了!!第157章康熙朝的国库欠款之所以难以追缴,是因为这借款并不等同于贪污。因为明朝吏治腐败,官员贪污成风。满清入关之后,为了把自己跟“腐朽奢靡”的明朝统治阶级划清关系,特意把各级官员的俸禄都压得特别低,期望打造一个“当官为的是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不为两升官发财”的乌托邦式朝廷。事实证明,空着肚子谈理想,等于空想。朝廷一品大员每年的年俸仅白银一百八十两,还要负担每年万寿节、千秋节上给主子们的寿礼,不贪污,基本会饿死。这种情况下,出借库银基本上成了朝廷对官员俸禄的一种心照不宣的补充制度,其性质约等于今天的“绩效奖金”。只不过这份奖金是胆大的多拿,胆小的少拿罢了。因为库银的福利性质,就留给催债的人一个无解的矛盾——借得多拿去挥霍了的,多半是功臣勋戚,不好催逼;容易催债的,又多半是小官、穷官,当真还不起。这些天京城六部五寺、两监三院的衙门里全都人心浮动,上至侍郎、协办大学士,下至书办、小吏;无论是凭借财政漏洞吃得满嘴流油的大官,还是真的需要借银度日的小吏,都在四处找门路——见同乡同年的,求姻亲故旧的,拜旗主本主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把个京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