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428 (第3/3页)
其是古代文献,他参与修复、复原的有很多。包括现在的、、、等等很多教育材料,都是出自他之手,反复确认和改编的。就连和等等著名文献,他也是复原和解读工作的主持者。他在国内传统文学这一块儿,是当之无愧的超级专家,说是执牛耳者也不过分。他的认可,就是权威。于教授面色胀红。许远居然对上了!对锯,其实就是对句。那个对子,就是在骂许远是一个小猴子,山中无老虎的那种不自知的小猴子。但偏偏许远对上了,老畜生看似说马,其实是在骂自己。出蹄通出题。从头到尾,从文字到意境,完美的对上了。这就是千古绝对啊!他怎么会!于教授不甘心。他都没能破译的对子,居然被一个戏子破译了?这是对“高级知识分子”最大的侮辱。“算你对上了,但这个对子,对文学素养的考察并不高。”于教授言下之意是,你还是不能洗脱自己的嫌疑。许远笑了。“题呢,可是你出的。如果素养不高的话,那是不是代表着于教授你……怕是没有那么高的文学素养呢?”孟筱萱出言,帮老爸讨回一个公道。“你跟我谈素养?”于教授刚刚才被许渊骂了,现在又被孟筱萱讥讽,他一个老学究怎么受得了?“好,那我们就论道一番,看看到底是谁的文学素养差!”于教授走上了讲台,和许远各据一方。文学论道,是古代文化人常见的一个说法,换到现在来说,就是辩论。大部分论道的话题都是无对无错的,全看你一张嘴。看看谁更能打动人心,有理有据。厉害者,能够说得对方哑口无言。历史上在论道中被逼的口吐鲜血的文化人不计其数。那种输了之后的羞愤,是常人无法理解的。毕竟文化人,活的就是一个名,为的就是一张脸。金钱利益的重要性在他们心中反而要靠后了。这种觉悟,在金元时代,简直不可理解,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