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末世到1973_分卷阅读21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12 (第2/3页)

难得挤出来的休息时间也是推拒了集体活动,宁可骑着自行车带袁珊珊走遍京城的大街小巷,或是到人少的景区待上小半日。

京城的秋季太短,冬季来得太快,刚从常老那里回来的袁珊珊,还没进宿舍,就听到里面的惊呼声,似乎惊呼的内容还同许言森相关。

刚推门进去,石诗慧看到是她回来了,忙招手叫她:“珊珊姐你快来,你看看这份报纸上的文章,下面有你对象的署名。”

袁珊珊迅速反应过来,应该是言森暑假忙的那份实践调查报告,终于有了结果了?石诗慧将报纸摊在袁珊珊面前,指着下面的署名,袁珊珊上下分别扫了一眼,笑道:“是他,暑假里走了不少地方,我还以为这份报告会被压下去呢,没想到上面挺重视的。”

看了署名,许言森不是第一个,不过既然将他的名字放上去了,表明上面清楚得很,有时候这种方式未尝不是一种保护。前段时间她听言森提了一下,说报告被教授送上去了,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在重要刊物上公开发表,可见上面的重视,或者说这份报告正是目前上面需要的。

庞建军插了不少年的队,对农村的情况熟悉得很,吕红梅本就是农村人,看了这篇文章尤其感触深,袁珊珊早看过完稿了,不过现在重新在报纸上读了一遍,心里竟也升起一股骄傲的情绪。这年代,不是没人看出广大农村的问题,而是少了敢于站出来说实话的人。

当然她也知道,许家的背景也为许言森提供了护航。

袁珊珊露出笑容:“你们都看过了吧,那这份报纸我给收藏起来了。”

庞建军笑道:“应该好好珍藏,以后给你们孩子看,孩子他爸当年多厉害。”

袁珊珊由她们打趣,这份报告出炉,可也有她一份功劳,没她一路护驾保航,许言森能深入那么些地方得到第一手资料?

这文章的刊登引起了社会舆论多大的轰动不去说,许言森这三个字对于不认识他的人,也只是看一看而已,不会猜出他是刚踏进大学校门的学生,对于认识他的人来说,又是另一番心境。

许老爷子和许大伯都在第一时间看到了报纸,或者说在报纸出炉前,他们就看过了完整的报告,正式送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