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末世到1973_分卷阅读20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203 (第3/3页)

在京城读书,对上面的政策和动向比他们更加了解。

四人谈了很长时间,主要是许言森和两位干部,袁珊珊偶尔才插上一句,她清楚以后的发展,所以反而不好多发表意见,但郑常有和罗长树已经在思考坡头村的出路,有想法却不敢放手去干,许言森则看得更远了,这其中未尝没有袁珊珊不经意间说过的一些话。

袁珊珊不记得承包到户是从哪里从哪年率先开始实行的,反正肯定不是坡头村了,但也不认为许言森所做的一切会影响整个大局,时代大的走势是不会变的,只会在某个节点上出现一些影响不到大局的变化。

最后袁珊珊和许言森先离开了,两人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许言森叹道:“要跨出那一步不容易,可现在农村里这种计工分的大锅饭体制曝露出来的弊端越来越大了,效率低,还浪费劳动力,在这里生活了这么长时间,我也希望能这里作些改变。”

袁珊珊转头看他:“我觉得郑大队长和罗支书已经很心动了,我也觉得将工分和田里出产的产量相结合的办法很好,不再一味地平均主义,干得多的得到的应该也相对多点,才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让那些混工分偷懒的人得到一些教训。”

许言森提出的是很慎重的办法,不是一步到位,而是逐步地过渡,变革向来是最艰难的。表面上仍是计工分,但会将田地进行一定的分割,由几户或是一个小组专门负责一片地,那么最后出产多的话,这些人家最后分得的粮食也会比出产少的人家多,只是这其中怎么分配也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只是他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做,让这样的改变少受些冲击。

第104章

两人走在小路上,山间的凉风,驱除了白日带来的躁热,心情也显得轻松多了。

许言森想起以前常往坡头村跑的日子,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的日子简单又充实。

这个时间大部分村民都歇下了,很少看到身影在外面晃动,不过走到一半时许言森停下了脚步,指着一侧前方说:“那里谁在鬼鬼崇崇的?”

他胆子不小,刚刚在前面飞快闪过的身影绝对是村里的哪个村民,因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