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64 (第2/3页)
家的孩子在城里上学是很困难的,往往需要托人找关系才能入学。等到了初中毕业,还要回到户籍所在地升学。而考大学就更不用说了,一般是户口在哪里,就要回到哪里去考学,否则就是作弊。跨地区即便考上了,也不会被承认的。这个年代,户口一直是大家的命根子。看看连队里,那些家属们至今还没有正式落户,吃的都是高价粮。现在“巴扎”开放了,去换点大米、玉米面什么的,相对来说方便了很多。可价格却很高,比连队里的口粮至少要高两倍左右。那些从内地带家属来的职工,常常哭着装穷。其实,连队里都明白,那些家属一个二个都很能干,也很把家。家家户户都养着小鸡小鸭小兔子,喂着几只羊,甚至还有养猪的。一下子养这么多家畜,饲料是从哪里来的?还不是连队里偷着弄回来的?每年秋季,光是从地里捡来的稻子、豆子,就成麻袋地往家里背,足够吃一整年的。打米出来的稻糠,都能养猪了。日子都过成这样了,还喊穷?说真的,论起干活来,那些家属们可真能干啊,也能吃苦。用李连长的话来说,都不是吃干饭的。就拿夏天来说吧,炊事班黄师傅的爱人张桂兰,每天上午就骑着自行车,跑到场部的代销点里去批发冰棍。她家自己做了一个“保温箱”,是专门用来盛放冰棍的。这种“保温箱”方方正正的,是用木头做的。箱子里面铺上一层棉絮,再裹上一层塑料布,箱子外面又蒙上一层厚厚的棉褥子,防止热气进来。场部代销点里,一根冰棍的批发价是一分钱,一百根起批。可市场零售价却是三分钱,卖掉一根,就能赚到两分钱,利润相当可观。这种“保温箱”,一次正好可以装一百多根。只要在一天内,全部卖完就能赚到二块钱。这么算下来,一个月干下来,比连队职工挣得还要多。每天,张桂兰批发了冰棍之后,就用自行车驮着回来。她戴着大草帽,顶着大太阳,先去学校门口叫卖,接着就去连队里或者田间地头。有职工干活累了,也会买一根冰棍解解暑气。<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