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去六零当家做主_分卷阅读101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01 (第2/3页)

这次农机厂的成果因为是集体的心血,所以他们采访的人有点儿多,厂长,技术骨干,老师傅,表现优异的学徒工还有那些经常加班的工人们,这工作量着实不少,等他们采访完都已经下班了。

虽然提前完成了工作,可报社给他出差的时间是很宽裕的,多耽误两天也不会有人说什么。

于是莫小林没有像别的记者那样急着回去,晚上还跟被他采访过的技术骨干一起去食堂吃饭聊天儿。

比起被厂里安排那种好些话都不敢说,像是背了词的正式采访,食堂这种热闹放松的场合,显然让他们更有谈性,也更放得开。不仅他们研究新工具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趣事和难题,就连厂长怕老婆的八卦都被抖落了出来。

聊的兴起,即使吃完了晚饭,他们也都不急着回家,在温暖的食堂,有莫小林这个省城来的记者当听众,一群人吹的很是热闹,过来说两句的人越来越多,一直到天都黑了,食堂要关门,这些意犹未尽的工人们,才在莫小林的劝说下各回各家。

而莫小林也回到了招待所,趁着思维清晰记得又清楚把刚才收集的素材在脑子里整理了一下,都记录了下来。

虽然厂里派他过来采访任务重点在新机器上,但也没说就只能写一篇文章啊!

他们当记者的,除了厂里布置的采访任务以外,一个月至少得交两篇自己收集素材写的文章。

莫小林觉得现在这样搞运动抓思想的浪潮里,这个抓着工人加班,搞研究,干实事的厂长就很难得,要是单独给他写一篇稿子,既完成了任务又可以宣传一下这样实干创新的风气。

于是莫小林第二天又跑到了农机厂去,找到厂里的工人、家属们,了解厂长的为人、做派、人际关系和家庭成分,等一切都了解的差不多了才又找到田厂长说了他的想法,做了一个专访。

这样被当做正面榜样上报纸的事儿是很光荣的,谁还没点儿虚荣心呢?何况这样在报纸上被>吹一波,不管是对社会影响力还是政治前途都是很有帮助的。

田厂长才30多岁,在这样的环境里能压着全厂的人加班,用业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