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69 (第2/3页)
送去了。送去之后,正在屋子里跟自家夫人说着:“听说这孩子家中是农户,我那时候也没多做关注,不知晓心性如何,可别是个伤仲永。”他夫人觉得好笑:“相公何必如此操心,这孩子又不是你的学生,就算是要操心,也该是他先生来才对。”“诶,你不明白。”马先生摇头叹气:“我们这里到底还是太穷了,稍微有点钱的人家对着自家的孩子又溺爱无比,勤奋上进的孩子偏偏家中都不如何,往往认字算数学好了之后就会去做账房,几十年都未曾再出秀才了。”当初他和林先生那时也是碰上了好先生,不收他们的钱,自掏腰包供他们念书,两人又都是穷人家出来的,知道不努力一辈子不能出头的道理,这才发了狠的努力。只是到底天资有限,再怎么努力,也只能终在一个秀才上。但也就是这个秀才名号,才让两人成功鲤鱼跃龙门,从农户变成了现在这样受人尊敬又不缺钱财的先生。只是他们心底都有着不甘,一大把年纪了当然是不会再去考试了,难免将希望都寄托在了底下的学生身上。想着想着,马先生又兴奋了起来;“这孩子若是稳得住,就凭着他的天资,未来至少一个举人。”“诶,可惜啊,这孩子不是我的学生。”虽然不是他的学生,但他一点也不介意把自己的学识都教给段青恩。他们县里读书人实在是太少了,荒芜多年啊。马夫人听着自己丈夫在那感叹又感叹,实在是绣花不下去了,心里也起了点心思,“你方才说这孩子七岁,与我们家女儿年龄相仿啊,你看,这孩子七岁就能够考上童生,日后必定最少也是个秀才,若是能与我们家结了亲……”“不可不可。”马先生摇头:“那孩子来时我问过,他已有未婚妻了,还是从小被长辈养在身边的。”虽然马先生说的含糊,马夫人一听也大致明白是童养媳了。她还是不肯放弃,念叨着:“七岁大点孩子懂什么,还不都是家里安排,说不定只是大人们之前互相随口一说的,他才七岁就是个童生,家中未必就没有别的想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