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55 (第2/3页)
>陆老太君双手掩面,无声的痛哭起来。……再次回到金陵,却是时移世易。仆从们自去收拾屋舍,清理卫生,燕琅却与老管家一道往沈家祠堂去,开门进香之后,方才返回寝室安歇。伴随着她的归来,沉寂了良久的沈家大院似乎也活了过来,臣门如市,车马盈门,沈家的故交亲朋、投机的政客官吏、怀才不遇的书生游侠纷纷投书过府,想要拜会这位年初弱冠,便跻身高位的博陆侯。拜帖早就被老管家筛选过,燕琅接过来翻了一翻,见无甚要紧之人,便暂且搁置下,吩咐人备礼,往侍中董绍与御史大夫赵清安等人府上拜会,谢过他们昔日护持沉静秋,为沈平佑张目的恩情。昌源危机尽解,北境重归安宁,董绍脸上的皱纹似乎都浅了,待见了燕琅,便笑着赞道:“英雄出少年啊,你父亲若见你如此,必定老怀安慰。”燕琅笑了一下,再次谢过他当日直言之恩。“当日陛下论功,有人提议册封你为国公,只是被我和清安联名阻碍下去,”董绍看着她,语重心长道:“你还太年轻了,早早登临高位,是祸非福,陛下在时倒还好,但待到新君继位,怕会视你为眼中钉,因此生祸啊……”不,其实还有另一条路可走的。燕琅心下一片清亮,脸上却不显,这是董绍的一片好意,她自然不会不识好歹,颔首谢过他,却苦笑道:“即便封侯,陛下便不忌惮我了吗?”“罢了罢了,”她摆摆手,道:“不提也罢。”董绍听她如此言说,便想起当日林氏与沉静秋所面临的危局与众臣联名上书、请求彻查镇国公一案时皇帝的闪烁其词,更不必说沈胤之虽封侯,却以“博陆”为号,这究竟是警告还是恩赐,众人心知肚明。皇帝的心胸,的确不甚宽广,也许用不到新帝登基,便会对沈家,对沈胤之出手。这都是大夏的根基,栋梁之才啊!董绍心头为之一痛,长叹口气,默然合上了眼。……董绍只是一个开始,燕琅陆续拜会亲近、同情沈家的旧臣,先是谢过他们昔日庇护沈家母女之恩,再谈及时局,不免隐晦的透露出几分心寒。沈家几代效忠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