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920 (第2/3页)
尬地咳嗽一声:“我父亲比较固执,这几日一直在气头上。我没敢吭声。不过,等过些时日,朝堂风向彻底变了,他就能转过劲来了。”盛鸿倒没戳他的心窝,笑着说道:“不急,此事徐徐图之。”……这一日正午,天子留陆迟三人在移清殿里用午膳。这等殊荣恩宠,放眼朝堂,无人能及。便是阁老尚书们,也很少被留膳。陆迟赵奇陈湛三人,时常被召进宫伴驾。三人官职皆不高,却是天子近臣。且时常陪伴天子议论政事,简在帝心这四个字,简直就是为他们三个量身定制而成。朝堂动向的变化,也十分明显。上奏折的官员越来越多,数日之内,奏请削藩的奏折摞了高高的一摞。礼部尚书谢钧,也上了一封奏折。紧接着,萧尚书也上了奏折。倒是几位阁老,依旧“沉稳持重”,暂时未曾表态。不过,众官员皆知晓,削藩势成,已不可阻挡。大齐的十余位藩王,也在这数日里收到了消息。各自或愤怒或悲愤或惊慌或绝望,不一而足。藩王们私下多有联系,在收到朝堂动静风声后,立刻和各自交好的藩王紧急联系,商议对策。只是,藩地多在偏远之地,彼此通信传递消息并不便利。短时间内,全部联系上是不可能的。更遑论商议对策了。而朝中,已经有官员上了具体的削藩章程。阁老们没有赞成,也未反对,任由这些奏折呈到了圣前。盛鸿看过这些奏折后,并未批复,而是将这些奏折一起送进了内阁。让几位阁老一起看完奏折,再行议事。五位阁老花了半日功夫,将奏折一一过目。一时无人张口说话。过了许久,颜阁老咳嗽一声,低声道:“待会儿,皇上要召我等去移清殿议事。若问起削藩之事,我等该如何回应?”从天子流露削藩之意起,已有大半个月。这大半个月来,天子的手段一波接着一波,步步紧逼。他们几个阁老,各自心意动摇,低头让步是迟早的事。方阁老略一踌躇,低声说道:“大势所趋,我以为,顺着圣心便可。”方阁老此言一出,赵阁老率先松了口气,低声道:“我亦有此意。”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