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357 (第3/3页)
己去挣功名,怕是到不了护国将军四个字,是以,很谦虚。“我记得陆镇南这几年都在北崇州练水军,你可以上书请调陆镇南部过来,他过来期间,你需要勘察好地形,提高士兵的水战能力。”“是。”楚沐阳闻言一喜,若走水路,陆镇南一个月便能与他回合,此时上书朝廷,路途可能会耽搁些,但绝超不过四个月,等得及。“有陆镇南带人渡江,你在后面推进,只要没有重大决策错误,应该不会输。”陈谦补充道。京城,宣政殿。承天帝龙体欠安,没有来上朝,林见深主持朝事,因他年纪小,好些老臣都不甚尊重,在底下吵得跟菜市场似的,你一言,我一语,就是不问他意见。他也由着,于是,臣工们吵了差不多一个半时辰,嗓子都吵哑了,他才幽幽问:“诸位大人,本宫至今还未看到一篇像样的檄文,这是为何?”他的声音虽慢条斯理的,却并不轻,且有丝丝不悦的意思,臣工们闻言,顿时沉默了,檄文嘛,大家都会写,但皇帝又没有指明让谁写,于是他们回去提笔思考了许久,也写了好几篇,自己看都觉得不行,哪敢拿出来?再则,不是他们没有文采,实在是这些年为官,政务缠身,早已没了当年在书院时的那份赤子之心,失了初心,写出来的文章,带着匠气,刻意得很。写不出出彩的檄文,努力过,还是写不出,就放弃了,想着那么多同僚,总有人能写出来。所有人都这般想,于是,造成了,没有一个人真下功夫,林见深收到的,自然便算不上最好。“太子殿下,老臣近日处理户部事务,千头万绪,实在无暇书写檄文,还请殿下恕罪。”“殿下,臣提议,让翰林院写,他们是专门做学问的,编书立传都做得,檄文该不在话下。”林见深打眼一扫,翰林院的官员,没一个在眼前,“传翰林学士。”312一笑散在大兴,翰林学士只有一人,是翰林院的主官,下面还有侍读学士和侍讲学士、讲经学士、修撰、编修等。林见深话音刚落,小李子便为难道:“殿下,温大人告假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