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03 (第2/3页)
偷眯眯摸回奶奶屋子,躺下睡觉。第二天嘛,自然又是睡了一整天……***东方红人民公社第一生产小队,在李向阳主持工作的那段时期,曾多次获得公社先进小队、先进团支部的荣誉称号。他们最得意的事,就是59年秋天的时候,曾创下春秋两季作物亩产八百斤的好成绩。然而那光辉灿烂的过去,随着旱灾的到来,一去不复返了。旱灾初起时,大家生怕田地里的庄稼枯死,还喊着口号,人人挑着木桶,天天不歇气地,从几百米远的河里挑水浇地呢。可时间长了,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现在这都多少个月了?人的热情哪儿禁得住时间这么一耗再耗啊?慢慢地,大家生产和抗灾方面的积极性就下来了。到后来,大家也没心思管产量高不高了。反正,只要没死就成。这不,夏收的时候,亩产最高的一亩田才一百来斤产量。最低的嘛,全部死光……那亩一百多斤的,还是副队长想的主意。他说,反正大家的精力都有限,那就集中搞个十来二十亩地。把这些地保住就成了。也是他定的这个路线起了作用。最后,还就真是那些田有收获,别的地基本都旱死了。现在嘛,由于是灾荒年,国家已经宣布减免农业税了。而本县受灾严重,自然是完全免税的。也就是说,今年本县农民可以不必交公粮、卖余粮了。再加上小球藻和水藻(蚤)福(浮)草的土法繁殖早已实验成功,他们忙着种藻都还来不及,还有心思种田?要不是副队长一直给他们做思想动员工作,大家连地头都懒得来一趟。现在嘛,也就象征性干点儿活,稍微累点儿,队员们就往田梗上一坐,开始摆龙门阵起来。反正到最后也就只能活十几、二十亩地的庄稼,弄得自己那么累干嘛?可今天,他们一上工,立刻就发现不太对了。哪儿不对了呢?有一亩地里面原本发黄的秧子,竟然变得绿油油起来。叶子又肥又饱满,看着就生机盎然,和旁边田里的秧苗完全不一样。而且田里的水也变多了。感觉像是有人辛辛苦苦挑了水过来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