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78 (第2/3页)
看清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尘之义,父子之情的三宝弟子们,绝不会因一次口舌之会,便肯改弦更张。成去非不再多发一言,坐上的殿下,仍未发一言,这对世间尊荣的夫妇,座位间的距离相隔并不远,而中间隔着的却是无我相无人相的佛面佛心,一切墙壁瓦石,隔断了成去非同她,同坐中宾客的丝缕关联。不过这并不要紧,他所恋慕的人,会在家中等他归来,会在他酝酿风暴之际的当下与未来,一直等待、陪伴。是故,众人很快发觉乌衣巷的大公子依然如昔地沉默下去,那专注的神情,竟也像是真的在认真聆听着、领受着,来自于佛法的高深无际。第192章离席后成去非本欲问及几年前并州战事的善后之责,然彼时大将军尚在,台阁诸事怠惰因循,这笔账算来不能推到阿灰身上,游移半晌,还是同阿灰商议了此事。阿灰听言,心底苦笑,这一事倘认真查究起来,并不容易。大将军身死,当是国朝朝局分水岭,前情后事,不宜并为一谈,但并州仍是国朝的并州,兵士仍是国朝的兵士,如此参差错落,交横绸缪,说到底,要紧处不过在于钱财。不过大公子既是二仙传道的姿态,阿灰不能不应下此事,一切繁琐,从头来过。细节间并无隐情,只因这隐情众所周知,忠骨埋他乡,连带着活人一同埋葬,那些老弱妇孺在失去了她们所能倚靠的儿子、父亲后,便等于失去了一切。成去非坚持翻出烂账,这罪愆既来自中枢,那么中枢责无旁贷。是故百官仍在佛事上浸淫余韵之际,台阁所忙碌者,不外乎搬出那些记录不清不明的档案,重新整纳,重新统筹,惟有一个准则:宁可发放复叠,不可漏去一人。繁忙之余,台阁诸曹郎小心翼翼窥测者,也不外乎悬悬而望尚书令一职的最终归属。国朝不成文之规定,尚书令者一般并无录尚书事大权,二者不可兼于一人。是以成去非既录尚书事,此职是由原副长官递补而上?亦或者是另择人选?众人的猜测尚无定论之际,成去非的递上去的折子却出其不意言表的已是另一种态度:尚书台既有令、仆,然录尚书事与其同编于一省,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