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46 (第2/3页)
,把两汉到唐朝有关江南水利方面措施的卷宗全部看了一遍,还有涝灾频发的年份太湖周边各县的损失和救灾情况,他几乎几个月都在忙这件事,更是亲自下了一趟江南,实地考察太湖水利。圩田是他想到的最好的法子。圩田指的是纵浦横塘之间的方块土地。建立圩田是农田建设方面极好的减少损失的方法,在江南也有农人小规模的施行,但是技术和举措都不成熟。太湖周边地势低平,许多地方是:水涨,成沼泽;水退,为农田。周毓白想做的,就是把这些土地改造成为基本上旱涝保收的良田。他所制定的主要工程也是经过当地官员一再的商议和核实。不得不说,傅念君前世知道他在江南所施行的办法后,也不由感叹这人的聪明。正文第45章江南水利周毓白亲力亲为地制定了十分详尽的工程。到三十年后,这套工程在太湖周边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在濒临塘浦的圩田四周,筑造坚固的堤防。堤的高矮宽窄,就要视圩的大小、地势和周围水情而定,一般高五尺到二丈,宽数丈。堤上有路,以利通行;堤外植柳,以护堤脚。圩周有闸门,以便旱时开闸,引堤外塘浦之水灌田,涝时闭闸,防外水内侵。圩内穿凿纵横排水渠道,形如棋盘;涝则排田水入渠,旱则戽渠水灌田。圩内地势最低处,则改造成为池塘以集水。一圩方数里到数十里不等。如此施行,圩田对一般水旱有很强的自卫能力,且其经济效益远远高于普通农田。江南地区水路太多,纵横交错,从古至今朝廷也修建了很塘、渎、泾、浦,就是为了排洪,可饶是如此,江南还是在夏季频发水患。“五里一纵浦,七里一横塘”,这里农田破碎,无法连结成片,且常常受天灾侵袭,每年的粮食产量很不稳定。傅念君也知道在排洪方面不可能再继续去挖塘泄洪,官家要他做的也不是这个,周毓白把主意放在农田建设上,一点错都没有。傅念君用手指蘸了蘸茶水,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