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64 (第2/3页)
赏赐今科武状元自己用过的铠甲,这不,都从库房里翻出来了,只是我也搞不清,哪个和哪个才是一套。”宫中看管武器库的老太监多半从来没见过真·战神,业务素养比宁家老仆差了几畴不止,收起来的东西虽然都拾掇的一尘不染,但摆放杂乱无章,一眼看过去就不配套。黛玉献计道:“何不让大舅舅来辨认?”也找点儿事儿给他做,省的成天窝在宁寿宫里跟敬大伯打架,累的惜春去劝了一回又一回,嗓子都说哑了。迎春拍手笑道:“好主意,果然叫你来是正确的。”虽然她基本能断言贾赦也不比她认识得多,但是贾赦脸皮厚啊,配不成套他会自己跑去问清楚的。第237章新生力量玉清宫里折腾的人仰马翻,终于敢在武举放榜前凑齐了全副战铠,李大海没有再下场,因为排兵布阵他稳赢,而兵法策略他不会写字,再考下去也没什么意义了。靠科举光宗耀祖的重任只能放在李将军的下一代身上,他还是决定回到海疆去发光发热。李大海的话提醒了宁珊,猛地想起武人多不能文的弊病,宁珊懊恼的只拍龙案,感叹如他一般文武双全的人稀少犹如凤毛麟角,一面暗自下定决心要加强民众的基础教育,一面急命兵部尚书、侍郎入宫,彻夜挑灯改题,将原本第三场要考的策论改为按要求默写中一段,字数不过百,主要用于确定参加考试的学子们不是文盲。而战策战术的考试改为口述,由翰林院派今科取中的庶吉士现场笔录。前朝后宫均是好一番忙乱,首届武举终于得以圆满落幕。除了三甲魁首,额外又取中二甲四人,三甲十一人,总计一十八名武进士。数字倒是十分吉利的,虽然宁珊不是有意考虑这个因素。对比文举,武进士的数目少的让人垂泪。但宁珊却极为满意,取材选将本就该遵循宁缺毋滥的原则,何况武举取中人才不足文举一层,也能让抱怨文武不平等的人闭嘴,同时不至于引发各地文人的大型动乱,一举数得。武举顺利完成让兵部尚书激动的满脸亢奋,第二日一上朝就迫不及待的向皇帝提出册封三鼎甲,不等回答,又操心起二甲三甲应该如何安置了,毕竟在考试之前,就武举取中进士的就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