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96 (第2/3页)
瞪了他俩各一眼,这两个小子,仗着曾在大哥麾下任偏将,至今还时不时一口一个“我们将军”、“我们将军”的叫着,偏大哥还看重他俩,那姓黎的把他关在大牢里好些天,大哥竟然都没舍得批评一句,还叫他不许记恨——一种大哥即将,甚至已经被抢走的焦虑让贾琏出离愤怒。礼部尚书截断这种讨论,努力拉回正题:“正如两位小将军说的,琏二爷最多也只能随太上皇他老人家,将国姓加在原姓前。故而,琏二爷,以及那位琮三爷,均不能归于太后娘娘名下,便是脱离贾家,也只能另立一支,却不能与陛下同宗。”贾琏很想跳起来反对,但在朝上,他还没有这种勇气,便想着私下里去找大哥抱大腿。然而宁珊没给他挽回的机会,直接同意了礼部尚书的意见:“行啊,就让琏儿、琮儿跟着太上皇吧。”一句话定下了兄弟俩的新名字——宁贾琏,宁贾琮。礼部尚书连忙敲砖钉脚补充道:“宁贾氏之主虽贵为太上皇,但其子嗣却不当入皇家排行。”宁珊无奈道:“不入就不入吧,但看在太上皇的面子上,朕封两个亲王总不为过吧。”户部尚书点点头,他跟贾琏关系不错,而且一心想辞了尚书告老还乡,便没必要在这时候给自己找不痛快。但吏部和工部都跟礼部同仇敌忾,都觉得不能让贾琏太捡便宜。工部左侍郎仗着自己过去跟贾赦有一起淘过廉价古玩的交情,自诩在贾琏面前能充半个长辈,反对道:“自来异性王都是郡王品级,一下子就封为亲王未免太过尊贵了。”贾琏忍无可忍怒怼道:“好歹也冠了国姓在前,凭什么算异姓王啊。”吏部尚书接替礼部尚书解释道:“本朝国姓是宁,为单姓;太上皇一脉乃是新兴盛的宁贾氏,为复姓。这期间差别甚大,恳请陛下三思。”工部左侍郎又谏言:“此乃太上皇家事,不妨请他老人家也一同参详。”这位没少听过贾赦酒后吐槽贾政,就不信他能有那么宽广的胸怀——接受比他更会投胎捡便宜的。工部左侍郎料太上皇如神,贾赦一听说贾琏贾琮可以蹭着宁珊的光儿当亲王,果然倍觉抑郁——凭什么两个臭小子可以捡这么大的便宜?要说原因是他俩会投胎,那必须得感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