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53 (第1/3页)
余囍又过来传您呢。”“长姐回来了?”芳年颇为担忧,“是的,半个时辰前就回来了,您说大娘子会不会怪您……”“放心吧,没什么大事。”荆词安慰她,接着进内室换衣裳和梳妆。待换回一身女子装扮,才不紧不慢往莞院走去。…………杨府,莞院。屋内烧着炭,暖烘烘的。杨寿雁抱着手炉坐在座榻上,旁边的几案前伏着一孩子,孩子穿着厚袄,捧着书一字一句认真诵读着。“寒来暑往,秋收冬藏……”荆词着一袭衣裙款款走进来。“胡胡,到里面读去。”“嗯。”一旁的胡胡拿起书籍,跳下座榻往里面走去。荆词看了眼好动的胡胡,“这孩子竟一点也不怕冷。”杨寿雁示意她过来坐。荆词刚坐下,丫鬟便呈给她递来一个暖和的手炉,又为她斟了一杯热腾腾的茶水。“你同崔郎处得如何?”杨寿雁放下茶杯轻笑着道。说起崔琞,荆词心里有气,“商贾从来只计较利益,有利可图自然处得好。”“我看崔郎没你说得那么不堪。”“看起来罢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荆词面无表情,在心里将他“打入死牢”。杨寿雁颇感意外,“吵架了?”她顿了顿,不想再提与“崔琞”二字相关的任何事。“长姐觉得李隆基这人如何?”“颇有才干,心思不轻。”杨寿雁一针见血。“据说则天大圣皇后在时,曾说过,只有在李隆基身上才可见李唐家子弟的风骨。此人我也算往来过几次,发现此人具备为君特质,且以他的雄才大略,难保以后不会有大作为……杨家若能助他一臂之力,于天下、于杨家,都大有利处……”杨寿雁又悠悠饮了一口茶,似在听又似不在听。“长姐觉得呢?”“他不过是相王的三子罢了,论长论嫡,哪轮得上他?”她道得漫不经心,并未体现出丝毫青睐。“二姐生前同我说,太子兵变,少不了他的鼓动,现在估计只有他一人是全身而退的吧。”言下之意,李隆基的才干并非只是政治才能。杨寿雁的睫毛颤了颤,好一会儿,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