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6 (第2/3页)
有定额,瑶江县的生员限额大概是二十个,总的来说,就是千里挑一,凤毛麟角。小郎君小小年纪,竟然能够着一袭只有士人学子才能穿的襕衫,不是秀才,也该是个准秀才,相当于在十五岁之前一次性通过小考、中考、高考和研究生考试,人才啊!李绮节心里不由有些疑惑,在这个年代,人人都信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李大伯和李乙自然不能免俗,十分看重读书人,家里若是有个学问好的表哥,李大伯肯定早就宣扬得天下皆知了,可她怎么从没见过眼前这个小郎君?“三娘不记得云晖了?小时候你们俩常常在一起玩儿的。“周氏笑呵呵走进院子,“这是你孟五叔和五娘子的儿子,他们家的堂叔孟举人就住在你家间壁呢。“原来是孟举人的堂侄孟云晖,五娘子的儿子。李乙曾让进宝把家里的百草秋梨膏送给五娘子,就是给孟云晖预备下的。李绮节曾经听葫芦巷里的妇人们八卦过,说正是因为五娘子的儿子少年早慧,孟娘子才会对五娘子另眼相看。五娘子家过得清贫,为了供奉儿子读书,夫妻俩想尽办法省吃俭用,亲戚们也多有接济,仍然不够,五娘子只能厚着脸皮一次次去瑶江县的孟家打秋风。现代社会物资丰富,教育普及,供子女读书仍然是一笔很大的支出,何况是物资匮乏、阶级森严的古代。平民之家举全家之力,往往都不能供出一个秀才。尤其是食不果腹的农家,送儿子进学,等于把全部身家投进科举这个无底洞里,然后满怀希望地守在无底洞前,等着无底洞能够吐出丰厚的回报。孟云晖还未到弱冠之年就考中秀才,在乡下来说是件光宗耀祖的大喜事,五娘子这么多年的辛苦没有白费。不过秀才又如何?虽然乡下规矩宽松,又是亲戚,互相串门不必顾忌,但孟云晖怎么说都是个读书人,应当更明白分寸礼节,他是外男,赶在女主人周氏之前进院子,怎么说还是有点失礼。李绮节垂下眼眸,淡淡笑道:“原来是云晖表哥,我都快认不出来了。“她当然认不出来。五娘子和周氏沾亲带故,孟云晖小的时候,五娘子常常带他到李家串门,他是原身小时候的玩伴,去私塾念书之后,就没怎么和原身往来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