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了那个陈世美_分卷阅读237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237 (第3/3页)

验,他们的思想没问题,战术没问题,有问题的是那些个只知道纸上谈兵的高级统帅!他们把读得再烂熟于心,把研究得再透彻明了,毕竟没有经历过实战。战场上战况瞬息万变,战机转瞬即逝,主帅不谙军事偏又迂腐顽固、听不进意见。而这样的主帅,不正是你这个副宰相举荐上去的吗?”

陈世美听出了他指责的主帅是周腾,那个人是公主的亲舅舅,的确是个好大喜功又偏执的书呆子,也的确是他举荐的,但他如何肯把打败仗的那么大的一个锅背到自己身上,便辩解道:“王大人,我朝重文轻武,在军事上向来都是文臣统帅武将,我若不举荐周腾,那大人您说文臣里可还有谁比他更加合适?”

王延龄听了沉默不语,大宋“轻武事”,使得武官的积极性受到致命打击,武官被压制,常年不得升迁,战场的军事指挥权又在高级的文官手中,即使打了胜仗,功劳也大都算在文臣身上,下面的武将很难通过军功获得更多的升迁机会。文官不熟悉士兵,与所指挥的兵将建立不起亲密的关系,一旦指挥失利,将会受到贬黜的惩罚,很难再被起复。这种重文轻武的政策造成了武将空有本事得不到重用,而文臣打死也不愿充任武职的状况,因此,每当有大规模战事发生时,朝廷中总会出现无人可用的尴尬局面。

陈世美继续说:“如果朝中人人都像王大人这样文武双全,不顾得失,积极请缨来驻守边境,那我大宋如何能败?我又何必自取屈辱地前去议和?”

见王延龄不出声,他便意有所指地继续往下说:“所以,这样的弊端必须要改。革新一事,我是志在必行,还请王大人日后多多支持。”他话里话外的意思是要求他不要在革新一事上再给他添乱搞破坏。

王延龄并不接革新这个话茬,仍旧咄咄逼人地问他:“我大宋无论在国力还是军力都远远超于西夏,在如此优势下却不想着积极备战御敌,反而要同西夏议和,这不但是百万将士的耻辱,更是大宋的耻辱。‘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陈大人,你身为副相,前去议和,就不怕日后被人戳着脊梁骨痛骂吗?”

陈世美见他避而不谈宋军的薄弱与弊端,只是一味地指责他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