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升官日常_分卷阅读22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25 (第2/3页)



“父皇~。”玉阳公主拉着皇上的袖子,低头呢喃道。

“好好好,不说便是,不说便是。”

礼部,张彦瑾着急大家,希望能对地一次科举有一个正确的解读。

李郢率先站出来,他清了清嗓子道:“这次科举带起了一阵读书的浪潮,雕刻印刷的书几乎是都快跟不上百姓买书的脚步,不论是对大魏朝廷还是对民间的经济繁荣,都起了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我本人,通过这次参与也认识道为官不仅是为前途更是为百姓为大魏天下。”

“好。”陈溯带头鼓掌,其他众人也随后合拍手掌。

“此次科举,一共有三十位进士,七十位庶吉士,入朝为官的差不多有三十人,其他人则是选择返乡到当地为官,微臣在想,虽然科举替朝中缓解了用人之忧,可若是似乎如此的话,似乎有些不妥。”周浩道.

张彦瑾听了李郢和周浩的想法,从两人的出发点开始分析:“雕刻印刷现在已经推举到各地,朝廷虽然在今年放松了对纸张和印刷的管理,可长期这样下去是不行的,书籍印刷要按照实际市场需求来,以免出现书不值钱妄谈学识的情况,李郢,即日起你要开始注意控制,各地的雕刻印刷局也要给出相应的反馈。”张彦瑾想等到这过渡期后,市场会进入到一个平稳的状态,朝廷不肯可能一直做赔本的买卖,皇上虽然给了他特权,可若长期下来,户部定会发现这科举的推广和维持是一个填不满的黑洞。

张彦瑾这第一步的推广已经完成,现在考生都已入职,百姓看到了成果,京城的学院也开始增加。

似乎一切都在朝好的方向发展,可其中弊端,张彦瑾自然是不敢忽略。

“周大人说的没错,若是考生都回乡为官的话定是会有可能导致地方腐败和混乱。”张彦瑾直白道,周浩的意思他和皇上都明白。

不过此次张彦瑾建议皇上让大部分人回乡为官就是想让他们衣锦怀乡,让天下的百姓都切切实实地感受到科举的魅力,让大魏的子民都知道学识和读书的好处,让科举的重要性深入民心。

“这是第一届科举存在的弊端,这些我们都要写下来并反思,往后如何能做得更好,让大魏得有才之人能够为皇上和朝廷效力,为这天下苍生效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