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养家日常_分卷阅读216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16 (第2/3页)

得没错,穆子期发现自己的确上手很快,才一会儿的功夫他就明白了自己的工作职责。

“姓名,岁数。”

“俺,俺叫李三子,今年,今年有三十个年头了。”

“是哪里人?家里还有什么人?族人在一起吗?”穆子期继续问,手中的笔不停,偶尔抬眼看一下站在桌前的人。

衣衫褴褛,骨瘦如柴,头发打结,又乱又脏,即便离他有一米远,身上的酸臭味依然隔着口罩影响他的嗅觉。

这人说是三十岁,但在穆子期看来,说是五十岁都有人信。

“俺是从叶梓县扁担镇李家村来的,家里只剩下俺爹,俺娘,俺媳妇和二儿子,俺大儿子和小儿子都被土匪杀死了。”说到这里的时候,挨他脚边的黑小子低着头不语。

穆子期一一记下,再继续询问,这人说话的口音和举止还算是不错的,大概是见过一点世面,会说些官话,而且他本身夹杂的方言自己能听懂,沟通不成问题。每次遇到这种能沟通的人他是最喜欢的,毕竟效率会高一些。

如果遇到那些只会说方言,不会说官话的流民,那就需要旁人来帮忙翻译了。

“就站在这里,不许靠近!”那李三子探头往这边看,立即引起旁边士兵的呵斥。

现场是有官兵维护秩序的,除了以防流民捣乱伤人外,也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在流民来登记信息之前,这些官兵会事先让他们排好队,并让同一族的人站在一起,便于分辨和登记。

做到后面一项并不算难,主要是这个时候的人逃荒或逃难时都喜欢和族人或亲戚老乡凑在一起,他们刚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肯定会抱团取暖。

“官老爷,俺没靠近,俺就想看看这位官大人写的字。”李三子缩缩脑袋,呐呐地回道。之后就不敢再乱动了。

“还有什么补充吗?”穆子期又问。

李三子摇摇头。

“下一个。”穆子期高声喊道。

……

不到一刻钟,穆子期就能上手了。面对安景然的赞美,穆子期高兴的同时又有些异样。

大夏对于流民的归置早已有一套成熟的方案和流程,当地的最高负责人只需因地制宜,稍加改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