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13 (第2/3页)
只能在家呆两天,时间很短,陈建军也甘之如饴,虽然要挤在火车上浪费那么多的时间,但是能够见家人一趟还是挺值得的,不多回家看看,他儿子都要认不出叫大爷了。两天后,他又大包小包的南下。他想念飞机了,只是距离机场的建设还有好些年了,现阶段的交通工具还是火车,基建不是说建就建的,需要时间给这个国家发展。终有一天,它会重新伫立在强者之林。从陈屋村出来到他手底下干活的人现在也习惯了,分别写了信回家,寄钱寄物的都有,一传十,十传百,在陈屋村是传开了,一个个的找上陈大伯的门,希望自己也可以出去,就好比说是柳兰,她的娘家兄弟,陈向红的丈夫,徐福的兄弟,他们都希望可以出来挣些钱填补家用。徐家重新建了房子搬出去了,他们的房子现在按照兄弟排行隔开了一段距离,既能够一家人在一起,又保留了小家的独立,不过为这每个兄弟三间房子,他们的存款已经见底了,还欠了不少的外债,迫切的希望的可以找些挣钱的门路。徐福那边陈建军是直接拒绝了,所以柳兰那边也不好答应,不然差别待遇太明显。加上本身他的工程也步入正轨,不需要更多的人过来,他就通通拒绝了,说好等之后再招人的时候第一时间考虑他们,到时候,厂子正式开工,还是要招人手的。而现在,他也带话了,他这里不需要人手,但是特区那么大,需要人手的地方还是不少的,只要出来了,机会总比老家多。分田到户,不用磨洋工,被前面那批出去打工的人的待遇“引诱”的人不少,陈建军那里说不要更多的人了,也没有阻止他们的热情。陈平就收到了几封信,分别来自他的同学、玩伴、妻舅,他们也要来特区了,到时候会先来这里,希望他到时候给予一定的帮助云云。其他人也差不多,或多或少的收到了家里来的信。陈建军:啊,有点庆幸他的房子还没收工,他们还是一起挤在租房这里,不然他们肯定会在这里落脚,到时候……他们来了,陈平也没办法白天跟着出去,只能根据自己休息的时候出去看的告诉他们,在哪里哪里有可能会招人。制衣厂、电子厂、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