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462 (第2/3页)
!有这种对比,扬州百姓就更不容易有什么反应了。“不过这一次和往次不同,收的多一些了!”摊派赋税习惯了,并不代表就不会肉痛。实际上眉嫂子心疼地眉头都皱起来了。这一次是第一次收河堤银,周大人表示要不扰民众,只向有钱人收河堤银——当然,如果不够的话,很有可能会收第二次。赵莺莺听到这个就笑了,在很多扬州百姓祈祷第一次就足够的时候,她知道第一次肯定不够!之所以这么做,第一是为了有个好名声,毕竟立足未稳又做了收河堤银的事情,总要安抚一下民心的。第二个就是现在收钱,那些一般人经过水灾,不少都变得很穷了。这时候去找他们收钱也是徒劳,就像是晒干的毛巾拧不出一滴水。闹的破家的多了,不好看也不好听啊!干脆等一等,等到下一次收钱的时候这些人家也就缓过气来了,正好收河堤银——一环套一环,人家当官的捞钱,心眼儿多着呢!而周大人定下的有钱人的标准就是经商人家,在周大人看来,做生意的怎么可能没钱——或者有那么几个没钱的,但绝大多数都是有钱的,而这就足够了。然而事实是,在扬州这种城市里面,除了雇工和做生意的雇主之外,还有中间不是雇工也不是雇主的。他们也做工或者做生意,只不过他们并不是出卖劳动力,而是自己给自己做。就像扬州,除了许多大商铺之外,分布在街头巷尾小胡同里的还有数量要大得多的小铺子、小摊子。这些铺子摊子往往都是一家人经营,根本用不着雇工。至于赚的钱,也只不过刚刚够糊口而已。就像赵莺莺刚刚回来时的赵家,也不算是雇工了,按照周大人的算法恐怕也是做生意的有钱人。可是天知道,若真像当时她家收钱,那绝对是难以支撑的!而像当时她家的人家,那才是整个扬州最多的!“大铺一家五十两,中铺一家二十两,小铺一家十两。”眉嫂子嘀嘀咕咕道:“我家那个小杂货铺子是怎么算成是中铺的?二十两,景气的时候也是一个月的赚头了。如今刚刚经灾,已经是收益不好,又来手河堤银,叫人厌恶。”对于眉嫂子家来说,二十两是个不算太大,然而白白拿出来也颇为肉痛的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