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四章 易泰的疑虑(下) (第2/3页)
有四十万农民,不可能每家每户都去种药材吧?就算都去种药材,药厂估计也收购不了那么多啊。”易泰想了想,觉得这事听着简单,实际操作起来,真是好难。他摇了摇头,脸上的皱纹密集起来,堆成一道道的沟壑。他接着说:“你估计省里能让咱们青山县种多少?收多少?收购,才是关键。”“具体收购多少,这个得药厂的专家来定;不过我依据他们目前的构想,按现在预计的药厂规模,一年几千万的的收购是必须要的,咱们一个基地,那就至少有上千万的药材需要收购。”江天放回道。“少是少了点,不过。。。”易泰想一下,说道:“省里搞基地,是不是还得搞药厂?”易泰这是得陇望蜀了呢,想打药厂建厂的主意。“这个只怕有难度,咱们这里的交通、技术、人员素质,都和省里的要求有差距呢。”对于建厂这个事,江天放心底不是很看好,和宋誉华打电话的时候,也没有提及。易泰可没在意,他觉得药材基地在这里,那药厂当然建在这里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听江天放怎么一说,觉得自己有些盲目乐观了,不过,他并没有感到不好意思。“但是,省里虽然只负责一个基地的药材收购,但咱也未必就只可以建一个基地。一个基地不够,咱们可以多搞几个。”“哦,这个话怎么说?”“药厂又不是只有咱们省新开的这一家;与其他省的大药厂相比,咱们省的这个收购量小得可怜。咱们种出来的药材,还可以卖给其他的药厂。”江天放继续解释:“我已经和其他一些药厂沟通过,他们会陆续来我们青山县考察,考察药材生长的生态环境,只要合适,他们肯定也会在咱们这里建立药材基地,和咱们签署收购药材的意向合同。”“对啊,咱们不能光靠着一尊菩萨,可以多项选择。”易泰醒悟过来:“你说的有道理;只要多搞几个基地,别说财政收入翻一番,就是再多点,我也有把握。”易泰这么一想,马上就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