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58 (第2/3页)
。“姑娘!”小儿媳来不及回禀二老,只好探头对清苓喊,“得空来家里坐坐啊,来城里有啥需要帮忙的,也尽管来找我们。”“好。婶子您进去吧,我还要去别的地方,下回再来看你们。”小儿媳目送清苓走出弄堂,才揣着果子、提着米袋难掩兴奋地进屋。“刚才是不是有人敲门啊?”老俩口正在里屋召集儿子们商量几个孩子入托儿所的事,大孙子过年六岁了,再不送,要被人说“野孩子”了。见小儿媳进来,顺嘴问了句。“哦,爹,这是一个姑娘送来的,说是跟您认识。听她口吻,好似江对岸上来的。爹!是小米呢,估摸着有十来斤。”小儿媳说着,献宝地呈上米袋。第179章再来一段儿!“这是啥果子?咦,是毛木果吧?”老大爷的大儿子顺手拿了个果子,眼底满满都是回忆,“小时候跟着老太爷去乡下玩,吃过不少,味道还不错,而且软乎乎的不粘牙,很适合爹、娘你们的牙口。”“对!那姑娘也是这么说的,说老人孩子都能吃。”小儿媳在一旁附和。老大爷已经猜到是谁了,蹭地站起来:“那姑娘放下东西就走了?咋不请人进屋坐坐啊?”小儿媳委屈地解释:“请了,她说另外还有事儿,下回再来看咱们。”“是不是就上回送咱们小米的那个?”老太太问。老大爷抿唇道:“除了她,你们见谁帮衬过咱家了?风光的时候,多少人点头哈腰地跟咱家套近乎,好处捞一点是一点。如今落魄了,这些人连面都没露过,更别说送咱家一把米、一捧菜了。”一家人不禁都联想到了“大难临头各自飞”的亲戚朋友,深浅不一地叹了口气。“那孩子是个有心的。”老太太眨了眨湿润的眼眸,哽咽道,“接连两趟送来口粮,是咱家的大恩人啊。”老大爷重重地点了点头:“就是不敢走动太多,咱家的成分……”顿了顿,深深地叹了一声,“别害了她才好……”“爹,如今除了升职、调职还关系到成分,其他都不怎么看重了。”大儿子安抚道。小儿媳咕哝了一句:“看重是不看重,但会被人丢眼刀、戳脊梁,难听话能用箩筐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