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7 (第2/3页)
跟他提这本书,也是因为思考过后,觉得毕竟此书不是只有林家人和唐家人知道,武林中也有在找的人,提此书未必就会惹来怀疑。况且,当时自己也不多不少掌握了点唐昭玉的秘密。说起来,那日她露了破绽。那日她离开书阁后一直在思索这件事,又听到“去临安”这个十年未归的故土,惹得思绪混乱。她一时未曾考虑周全便以“委托”的借口来试探,唐昭玉反应又快,马上将两件事联系到了一起,瞧出自己说的找闲书乃是撒谎。唐子游在临安戏院的反应,也是显然不知此事。因此,此事如果是唐门所为,说明了唐门内知晓这桩事的人,绝对不多。此事在他们家内部也是机密。唐昭玉身上探不出什么,就要从父亲遗言中最直接的目标,唐平身上下手了。那日她第一次拜见他,便试探他了。关于如何试探,她也做了一番思考。在唐平面前,显然不能直接提的名字,毕竟最大的嫌疑人就是他。贸然提及,打草惊蛇,自己也可能陷入险境。那日他二人谈起了药理,是她故意引导话头所致。她话里兜兜转转,以上的几条另辟蹊径的独到观点试探他。这样,他最多觉得她看过的书与观点重叠,一时半会儿也不会起太大的疑心。然而,观察他反应,他却像是对这几句话闻所未闻。尤其,当她提出那第三条观点,他思索了好一会儿后连连称妙,还说要拜读。这真的不像是早已听过的反应。他那日的神情,也不曾流露过一丝掩饰、迟疑,全然是最真的反应。他的书阁她早已翻过,昨日又亲自潜入了他屋内,也是一无所获。倒像是他真的不曾参与。难道警世录真的不在唐门,灭门案的背后另有其人?此人的身份,竟这么复杂吗?不对,这个结论也不必要下的太早。因为还剩一个人没有查,便是那最复杂的唐不瑕。有一点她想不通。爹平生与唐门的人从未打过交道,能知晓对方的身份,应当是从谈话中获得。那一年唐门的掌门正是唐平,为什么爹的遗言里明明说的是他,这个唐平却完全不像的样子。爹不是那种糊里糊涂的人。哪怕生命垂危之际,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