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明朝考科举_分卷阅读48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484 (第2/3页)

票箱被人抬了出来,摆在台下。票箱两侧拉出排队的隔栅,各有两名伙计指引队伍,叫他们挑出对应的票,投给自己喜欢的新读者。

投票默默进行,作者们隐在里侧看不清,八位评委老师转过身去,却能隔着纸屏模糊看见台前蜿蜒的队伍。

六座票箱中有五座前头都只站着零零落落的几个人,唯有一座前头排了长队。后面座席上的人如洪水涌上堤坝上唯一一个小小的缺口处般,挤向那个已挤开栅栏,在票箱壅成三排的队伍。

作者有话要说:  评李兆先那句屋下架屋出自世说新语

庾仲初作,成,以呈庾亮。亮以亲族之怀,大为其名价云:'可三,四。于此人人竞写,都下纸为之贵。谢太傅云:”不得尔,此是屋下架屋耳。事事拟学,而不免俭狭。“

☆、第288章

队伍排得如此齐整,不消点票,八位评委老师就已经看出来,这场评比,赢的必定是李兆先。

明明所有评委点评出来结果都一样,老一辈作者也觉着李梦阳最好,李兆先这篇文字不到水准,连作者们自己都无异议,怎地客人听归听,投票时都投了李兆先?

几位评审如在梦中,忍不住站起身贴到屏风上细看,喃喃自问:“怎会如此?”

怎么会不如此。

多少动画名作倒在重制上,多少电影、电视剧续集换了主演就要大量流失观众。也是一样——红楼梦在清代、民国时出了十几个续版,到现代还有人写续作呢,最后被群众认可的还不只有一个高鹗?

大伙儿看锦衣卫都看了十多年,早习惯了台阁文风,这几位新作者的文笔虽好,也没好到碾压前辈的地步,读者们凭什么要放弃自己熟悉、喜欢的文风,接受新版呢?

如果没有李兆先这个延续前代风格的选项,读者们也会选个自己喜欢的新作者,把塞上风云当作全新的漫画来接受。但既然有了李兆先,别人就注定都比不过他。

崔燮看着纸屏后模糊的长队,轻叹一声,吩咐侍立的仆役:“找识字的伙计,拿纸笔到外头问问客人们为何投这篇。写得细些,记下客人的身份,看连环画多少年了,对这几个作者的文章都有什么看法,为何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