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明朝考科举_分卷阅读47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475 (第1/3页)

    寇抢掠城镇,满载财物子女扬长而去的守将们也能紧闭城门,在坚实高大的墙垛后射箭、投石驱敌,捡回十几具尸体报功了。

以前深印在众将心中,以为鞑靼骑兵纵横关外,明军不能对战的念头渐渐淡去,另一个念头在众边将心中滋生出来。

——这些虏寇是可以打败的,他们也可以出关杀敌。

这念头在兵部尚书马文升,在几位阁老、在中枢诸大臣们的心中也渐渐强烈起来。红薯初收,崔燮刚把栽种指南写完,准备印出连环画科普版时,李东阳便递给他一本的大纲。

讲的就是锦衣卫们深入草原,探查出小王子王廷所在,引领朝廷大军袭杀鞑靼部,将这些蒙元遗部赶入极北荒原的故事。

崔燮感动地说:“恩师这么忙,竟还要操心我这连环画,弟子实在惭愧。其实弟子已看好了李献吉与祝枝山等人写这套书……”

李东阳笑道:“谢什么!这是我愿意写的,我还得谢你能印出它来呢。大明遭鞑靼、瓦剌、女直等边蛮侵扰了这些年,又有土木堡之耻……平虏寇才是我们这群老头子真正心心念念的大事,哪怕再忙,也能找出工夫写这真正要写的东西。何况这也只是本大纲,还须你找别人写全了它的。”

崔燮翻了翻那本足有百余页,说是大纲,其实细致如的文稿,重重点头:“弟子恰好写完了红薯栽培指南,往后仍亲手给这本书编排配图,定要把它印得和早年的锦衣卫一样精细。”

李东阳摆了摆手:“不可不可,你还是把心思多放在侍奉御前、东宫讲读上,这个只用心挑那擅写文章的做,叫你家画匠配图也就够了。”

那怎么能够。这是李老师写的稿子,又是谢瑛的大男主,他不亲自画也要亲自打草稿、审核,绝不能敷衍。

回到家里,他就发了帖子给自己家那几位常驻作者,要开番薯文会。

对,又是番薯,这回是番薯丰收了。

中秋后,皇庄上试种的红薯顺顺当当地收获了,一亩竟产到了六百斤上下。天子大喜,满朝文武共相庆祝,立刻有科道官上本,奏请在各地军屯中推广此物。

弘治天子当即准了这道本,又命人将薯种分给各府州,叫当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