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455 (第2/3页)
,国中亦有肯格物穷理的才子。倘能搜得其书籍,延致彼国才士,施夷长技以制夷……”错了错了,这句话明朝还没有呢。他摇了摇头,正要换个说法,却见弘治天子已低头思索起来了。弘治与成化一样,都是脾气好、宽容肯纳谏的君主,唯一区别就是宪宗纳了之后不听不用,弘治更容易被朝臣劝服。他有些为难地说:“海禁不可轻开。而且昔年三宝太监的宝船队出海,甚是劳民伤财。内阁且不说,刘副宪与兵部马尚书第一个就不会答应……”刘大夏在历史上还有郑和资料的传闻呢。不过在他在朝里倒没听人议论这事,只是说起出海,连李大佬都有顾虑。这也是当初下西洋的船队太烧钱,几乎掏空了国库,把朝中诸公给吓着了。不过他还年轻,熬得过那些老臣,总有实现抱负的一天。崔燮便露出个浅浅的笑容,温声道:“是臣无状,见陛下宽容,不知不觉便说多了。不过孟子曾说舜生于东夷,文王生于西羌,圣贤所出尚不必有常处,何况是能读书知理的才俊呢?若陛下肯召才、求书、命人寻觅海外良种,厚给赏赐,则宝船不必出海,而四方才士必踊跃来奔矣。”才士来不来他不知道,但若能有皇上下诏求书、求良种,那些海商海寇们说不定就能联络上欧洲海盗,弄点儿数理化书,再把美洲、非洲出产的土豆、玉米什么的运过来。大明见有的山药、芋艿产量也极高,但是不如红薯和土豆耐旱耐寒,秫、梁等粗粮也不如玉米高产好吃。至于科学研究方面的书嘛……满国子监都是学生,平常也该算术课,多加个外国来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应该也学得过来。反正国子监是五年制呢。天子一时半会儿拿不定主意,也没有研究遗传基因的心思了,便叫人先引崔燮回去,此事等回头再议。崔燮谢恩退下,还没举步,天子又命人取了绸缎,官袍、银锭、大明宝钞赐给他,奖赏他之前献上的农耕技术。几个小太监替他捧着东西,司苑监王太监在前头引路,崔燮穿着青绿色鹭鸶彩绣补服缓步走在后头,容貌俊美、神色从容,行走时腰背笔直、步伐匀整,举手投足都有种特别的和谐韵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