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15 (第3/3页)
属性所决定的。’这什么鬼?错别字就算了,还句式杂糅。”陆鸣鸿呵呵一笑,“我这本,一个人名写错N个,我差点以为是不同的人。”吴纯钧把那张纸移过去给他,“你帮我看看这一句,我理解不了。”陆鸣鸿凑过来看,吴纯钧的笔尖指着的那句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原则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基于网民生存于网络技术互动本质所决定的。“呃……也是杂糅,我觉得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原则是由网民生存于网络的技术互动本质所决定的’。”“是吗?”吴纯钧拿回来继续看,皱眉思考,一会儿才在稿件上画修改符号。陆鸣鸿嘴角噙着点笑意,正准备低头继续奋斗自己的稿件,刘承影来横插一杠(卢绿沉视角)。“小陆,你是历史学硕士吧?”“是的。”“嗯。有个问题请教,”刘承影又看一眼稿件,“‘国家’这个概念是什么时候形成的?”这是个不大不小的命题啊。陆鸣鸿沉吟好一会,在心里组织语言。“‘国家’这个词在古代文献里就存在了,只不过不是今天这个概念。‘国’是首都或诸侯封地,‘家’是士大夫的封邑,都是天子之下的地方有限主权。国、家联用指代一种政治等级谱系。跟现代的概念相近的是‘王朝’和‘天下’,但‘国家’不是对原来‘王朝’或者‘天下’的简单替代。“现代意义上的‘国家’其实包括地域意义上的国度、民族共同体、暴力统治机构和行政执行机构,是个高度总体性的概念。‘国家’这个概念的建构,是跟现代一体化民族的构建相关的,是世界范围内现代化历程的普遍现象。“概念首先在欧洲兴起。随着科技进步,社会的联系更为密切,国族自然形成,而后政体国家作为组织工具也被人为地建构起来。中华文明一向具有比较明确的自我认同,形成‘大一统’的政治文化传统,甚至产生了‘华夷之辨’的观念,而中国的‘国家’概念出现于近代革命中,是在多个帝国主义势力反复侵略、原先的政治秩序全面崩溃的历史环境下逐渐形成的。所以在一系列‘救亡图存’运动中,作为对象的民族共同体和作为手段的政体、组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