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41 (第1/3页)
节日。彼时春色新晴、柳翠含烟,民间节俗通常是祭神祭祖、饮酒湔衣、送五穷这三样。放到皇帝身上,则是赐宴群臣,兴致好就再作作诗。还是吃饭,还是作诗……朕深深觉得,这时候的娱乐活动实在太过贫乏。朕已经赐了两次宴,短短一月里又要赐第三次……朕简直想罢工,然而真罢工怕是诸臣都有意见,便打算按以前的折中办法,赐百官刀尺便是。而且,正月晦日乃是重农务本之节;冬去春来,假放够了,也该开始干活儿了。名单上的头一条就是即将到来的春耕。具体事务自有司农卿负责,百官一般就仪式性地献献农书。但自谢镜愚告诉朕最早明年可以修缮大运河以来,朕就觉得,赋税可以再低一点。朕确实想大兴天下水利,然而工程浩大,急不得,还是要先考虑富民。至于其二,就和农耕没太大关系了。前朝动乱之后,史籍之类多有散佚。为此,父皇设立了弘文馆;尽收天下藏书的同时,也征集天下人才。如今匈奴已灭,朕合该把这事儿捡起来,同今年春试一起交代给礼部和吏部去办——堂堂中书省,居然没几个人用得顺手,这像话吗?最后则是吏治。虽然照周不比的情况来看,本朝吏治还算清明,但也不能不防微杜渐。诸事眼看着就要步上正轨,若是因人之故毁了,那可是亏得很,实在对不起父皇打下的基业。而且地方官员朕也不很熟悉,合该派人下去查探一圈,好让朕有全局之数。有了初步想法,朕便把司农卿、几个尚书、御史大夫等人挨个儿叫来询问。大致确定可行性后,朕再把几个丞相叫到一起,讨论确定诏书内容。王若钧,不消说,没有意见。“陛下雄才大略、励精图治,实乃天下幸事。”侍中曹矩人如其名,本分规矩得都要过头了。当年朕要派党和去打匈奴,朝野大都反对,他都没吭一声,此时自然更不会有意见。中书令如今空缺,根本用不着征求意见。于是,朕把目光投向了王若钧座下的谢镜愚。“谢相可有什么高见?”“臣谢陛下垂询。”谢镜愚恭敬地来了一句套话,才继续往下道:“不论是轻税赋还是重文教,臣均以为极好。唯有整顿吏治一点,臣有些想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