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98 (第2/3页)
?!只半个月,赵宇的政策已经传播开去。元军对中原的占领还远没有深入乡间,赵宇这一行人没有遇到阻挡,就走乡串村,轻易地建立起了自己的群众基础。他的另一个措施是根据乡民的拥戴来决定是否留任原来的基层官吏或者乡间里长。那些被人们举报贪污的或者想投元的,都撤去,换上了乡民们推举的宣誓忠于朝廷的义士仁人。虽说宋朝官吏自从蒙元进攻就没了薪俸,而且现在还是暂时任用,但敢于此时站出来当官的人都是心里不愿与蒙元合作的人,对赵宇的认可怀有真心的感激。陆秀夫从来没有见过这种从最低层开始的行政措施,这些都是那些农民造反时才干的事儿。历代的改革都是从上,通过官吏的执行,往下。赵宇却跳过了所有枢密院和众多朝臣,直接入乡村,改变了田地政策和人员任用的程序!把田地分租给了流民,还三年不收税?!日后朝廷吃什么?还许诺日后有军功可以赠田,虽然这极大调动了乡民参军的积极性,可朝廷哪里找那么多田来分配?按照乡民所举任命官员,而不是朝廷的准则,这简直是自己在造自己的反哪!完全符合了“成何体统”那个成语。但是他现在势单力薄,虽然进谏了几次,都被赵宇以“民为重君为轻”那些大家都深知只在书面上有道理可现实中完全不能执行的空话给挡回来了。赵宇身边的人都是他的死党,把他的话真的奉为圣旨,那个袁牧之,虽然是进士出身,可却毫不觉得赵宇干的是离经叛道之举,还为他撰写文章,摇旗呐喊。那陆敏魏云,虽然都成了带兵之人,还天天来问赵宇有没有要写的诏书旨意,把赵宇说的都忠实地诉诸纸面,让那些书生分抄,张贴在村落乡镇,传达给百姓。他根本无法阻止赵宇干这些自毁江山的荒唐事。但另一方面,他也意识到,赵宇这种激进的手段,在极短时期内,就给自己赢得了众多百姓的支持。在这种非常时期,也许必须行非常举措,他只是不知道,赵宇日后能如何收场:如果让乡民推选了他们心服的主事之人,那么上一层的官吏该如何管理这些下级?怎么来任免他们?理所当然的下一步,就得要这些人来选择管理他们的官员,以此类推,就成了从下往上选,那么中华这么长久的君君臣臣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