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64 (第2/3页)
/br>只是接受度高归高,李显现在也憋着坏水呢,说实话从一开始他就知道这年头的商人是不用纳税的。其实在知道的时候他心理就卧槽了,是啦,农桑的税收很重要,毕竟都是粮食布匹之类的重要物资,但是商人的税收也很重要啊,一年到头也能收不少呢!说实话一开始的时候李显不敢贸然提出改税制这种问题,毕竟他在政治上没啥建树,说出来估计也不会被人重视,倒是可以让郑玘提出来,然而郑玘政治形象很重要,改革这种事情一个做不好就要做好被臭骂的准备,他不可能让郑玘受这份委屈的。唐朝现在的税制还是采用高祖年间定下来的租庸调法,税收的依据就是人口和土地,不得不说这个方法对休养生息是非常好的,但是当一个国家发展到一定程度了,这种方法就不太好了,因为皇亲国戚官员之类的是享受免税待遇的,国家越来越大官员越来越多这帮人不交税无形之中就加重了中央财政的压力,也加重了老百姓的压力,再加上连年饥荒……现在国库还能运转的下来,其实都是李治励精图治的结果了。以人口和土地为主的税收政策在李显看来总是不太有保障的,他不太懂这里面的经济学问,他只知道……在后世逃税漏税的那么多,那么就算往前推一千五百年,哪怕百姓民风淳朴也不可能禁了。如果人口和土地有了变化,那么税收也就失去了依据,富户兼并土地可以依照免税政策进行免税这就是这个时代的偷税漏税,那么国家收上来的就更少了。这样随着国家发展早晚有一天会国库空虚,但是各个地主反而富得流油,那个时候中央政权无力约束不乱才怪。李显倒是没想那么长远,就最近来看,国库不富裕,那就想办法富余啊,只是税制不好动,涉及到方方面面这方面就不是李显擅长的了。李显想了想,总结了一下自己脑子里比较适合唐朝的税制,最主要的一条就是商人收税,但是收多少这个李显心里没底,他也没在户部干过,也不了解现在的收入行情啊,还有就是房屋交易,上税,而现在盐铁茶酒是国家专卖的,连年遭灾国库还没有空的养耗子都是在这里来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