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83 (第2/3页)
战,粮草辎重,从哪里调兵,一系列忙碌,这个时候也没人去理会御史台那边了。当然台院那边也不是这么没眼色的,任御史倒是还想蹦跶,但是被他的同事们给拦住了——大唐要打仗了,大家都在忙活这件事儿,大过年的出这种事情本来大家就不高兴,你还来找事儿,最近御史台的同僚挨了多少白眼啊,您还是消停一点吧。任御史虽然不甘心,却也只能偃旗息鼓了,转而开始盯着干活的人——我看你们谁敢做手脚。等什么都准备好了,大军要开拔的时候传来了一个坏消息——十二月三日,英国公李绩……逝世!这一下子把所有人都打了个措手不及,这眼看就要出征了啊,前两天英国公还活蹦乱跳,好吧,快八十岁的老人说活蹦乱跳也不太可能,但是看上去很健朗啊,怎么这两天……就死了呢?事实上,李绩虽然看上去硬朗,但毕竟也是在战场上打滚一辈子的人了,身上打伤小伤陈年暗伤不知道多少,平时不闹毛病的时候看起来还好,一旦闹起来就很难过,最近李绩还要操心出征问题,结果就……这个消息传来的时候,无论是朝上还是军中气氛都瞬间低迷了,李显突然想起了那句出师未捷身先死,现在还没出师呢,主帅死了,对大唐上下都是个打击。这个时候姜恪站出来了,奏请领兵出征,姜恪的奏请大家都不意外,在李绩去世之后,朝上能够跟李绩的战绩勉强一比的也就姜恪了,实际上姜恪的资历比李绩差远了,他虽然也是一员名将却比不上李绩的赫赫战功。现在大唐面临着一个很尴尬的境地——人才断层,文臣还好,武将就非常难得了,在那批开国将领一个个的逝世,小一辈的还没有完全成长起来,真的是太让人发愁了。朝廷的决议是姜恪为丰州行军大总管,以伐突厥。因为之前已经做好了各项准备,虽然让李绩出征也不是让他一个人拿主意的,姜恪也跟着出谋划策喝酒,所以姜恪的接替也不算太猝不及防,基本上就是姜恪的奏请一被准许,很快就领兵出征了。在出征的时候,太子李弘代替李治为大军送行——李治倒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