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怀不乱(H)_分卷阅读217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17 (第2/3页)

要参军,却遭拒绝,又想到大学内迁的启事,就辗转到了长沙。不想临时大学真的成了临时大学,因为日军步步紧逼,所以师生们不得已又转移到了云南。

有些师生乘坐火车轮船,辗转香港越南,然后再到云南。他和许多同学们一起步行数月,才终于走到昆明。

傅玉庭还是个少年,自小就和他亲密,从重庆那里得到他在香港的地址之后,就从云南给他写信。信里写得都是少年的愁烦心事,写自己这样躲在后方,不去上阵杀敌,简直百无一用;又写信问他自己是不是应该去参军?

傅玉庭才十六岁,傅玉声怎么肯让他冒这样的风险,愁得夜不能寐,一封一封的长信给他写,劝他量力而行,要他先好读书再考虑报效国家。

日本战机时常的飞至昆明进行轰炸,傅玉庭随着师生一起“跑空袭”,有时候在防空洞里就给他写信,寄到香港的信纸上仿佛都有一层灰迹。他说的话,傅玉庭总算是听进去了一些,读书的热情分外的高涨,成绩也是异常的好,给他的信里,总有几分骄傲,可到底难掩心中的焦灼。

蓝衣社在上海活动得也很厉害,许多汉奸都被暗杀了。那个时候,这种死法是很不体面的。留在上海租界的人,但凡手里有些钞票,不至于流落街头做难民的,生活都是舒适的,只是名声却千万不能坏了。有头有脸,又爱惜羽毛的人,都是不肯替日本人做事,至少不肯光明正大的出来做,生怕坏了声誉,也是怕蓝衣社。

沦陷区的上海,日本人不允许任何抗日活动,可蓝衣社还是要杀人。出来替日本人做事的人都分外的怕死,不过汉奸总是杀不完的,报纸上也经常会有这样那样的死讯,哪怕是闭门谢客,没什么头衔的人,若是当街横死,也就有了一点汉奸的嫌疑,大家的言辞也会变得分外的暧昧,于是所有的人都在私底下议论纷纷,当做一件茶余饭后的谈资。他不知道孟青和蓝衣社有没有牵扯,但仔细想想,又觉得应该没有关系。那时候每次打开报纸时,总是提心吊胆。

人的生死就仿佛是轻飘飘的柳絮,不知会被风吹向哪里。他对这样的情形简直厌恶之极,每天都象困兽一样在公寓里走来走去,看了报纸就写信,一封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