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86 (第2/3页)
不通。青丘君见事不好,避敌锋芒藏入楼中,徐氏家主索性举火焚楼,将偌大一座冲佑楼连同祖传的数千卷藏书,统统付之一炬!时值乱世,经史典籍保存本就不易,无数孤本珍典在颠沛流离中散佚殆尽。这座冲佑楼本是难得留存下来的藏书楼,却因此毁于一旦,令世人慨叹不已。虽然青丘君仗着高明轻功仍是在兵荒马乱中成功遁逃,但此事毕竟是因他而起,不免引人诟病。若非他失之轻狂,又怎会闹到如此不可开交的下场?因此年高德劭的武林前辈们纷纷表态,此人亦正亦邪,却终归算不得正道中人。后来,此人在江湖中很多年都不再露面,渐渐便销声匿迹了。——要说他再度声名鹊起,却是去年的事情了。闽地兴化才女郑氏怡安,穷尽三十年光阴,独力编纂成文献巨著。全书共一百八十多卷,约四百万字,整理了历代通史及典章制度等,包罗万象,乃是一部传世巨著。郑怡安出身诗礼簪缨之族,然而早已家道中落。她既无家学,又非史官,竟凭着一己之力自学成才。从少女时代跟着族兄四处借书读书,默背抄录,到之后隐居山林,苦心治学三十年,直至编成这样的鸿篇巨著,纵是须眉男儿亦不能及,一时传为佳话。绍兴三十一年,郑怡安耗尽心血完成编录,重病垂危,拜托族兄携书进献给高宗皇帝,以求获得准许公开刊印留存。此书一出,朝野震动,高宗本人也对此书称道不已。不过,虽然此书的学术水平之高毋庸置疑,对于题目中“青丘”二字,世人却大多不解其意。谁也没想到,就在此后不久,从弥留之际的郑怡安那里,流出了这样一个志怪故事……郑怡安幼时便父母双亡,可她立志读遍古今史书,通百家之学,于是便跟着族兄四处去藏书人家借书求读,回来再凭着记忆默背抄录下来。日子久了,她和族兄也默写出近千卷藏书,文无遗误。因家贫屋窄,只能在山林间另建了一座草庐当作书斋。靖康之乱后,国势危矣,她的族兄因忧心国事,决心下山应试,走科举仕途的道路。郑怡安二八芳华,正值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