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攻穿成农家媳_分卷阅读269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69 (第2/3页)

,生活越来越好。

荒谷算是山林地,不用交田税,谷中一切出产都归沈家,要是按照之前收上来的少数粮食亩产来算,只两千亩地,就足够养活五千人以上,这还是在大家敞开肚皮吃喝,往少了算的情况下,要是日子过得紧巴一点,养上万人都不在话下。

不想不知道,一想吓一跳。白管事赶紧收慑心神,主家秘密可真多,这样好的种子,不知道他们是从哪弄来的。要是将这些良种推广开,靖朝百姓怕都能受益匪浅。

书院开办已经有段日子,方天林急需大量人才,不可能光一个小学课程就让学生学个五六年,即便是刚到入学年龄的五岁孩童,学习量也明显大于现代小学生。

书院学生都很珍惜学习机会,不用先生们说,他们就自发竭力跟上进度。

方天林倒也没打算过于拔苗助长,语文不求他们能记得所有字词的解释,只要他们能基本看懂书本,就算过关。这是基础中的基础,不识字一切都是空谈,其他可以学不好,识字这一关必须尽快跨过去。等到所有学生都学会常用字,之后就要简单许多,各夫子会尽力培养他们自学的能力。

这一点是必须的,没有自学能力,全靠先生教导,这得教到猴年马月?

第142章

书院第一批学生中,年龄最大的那些,过了年已经十七岁。考试很残酷,不以任何人意志为转移,他们中只有部分人能继续学习理论知识,其余都将转入各匠人师傅名下修习技艺。

不是他们不够努力,而是有些东西确实需要天分,硬逼自己未必能如愿以偿。

这种筛选过于粗陋,方天林怕漏过人才,虽然剥夺了超龄学生学习的权力,但允许他们自学后参加考试,要是能过关,还有继续学习的机会。

少年都这般,那些大人更是已经筛下去大半,还在接受夜课的人数不足五十。

民智未开的时候,虽然大家智商上差别不大,但新事物接受能力,跟现代人相比,靖朝百姓恐怕拍马都赶不及。

方天林书写的教材已经够简单,就算这样,也遇到了重重障碍。小孩子还好,大人真是十足别扭,观念冲突过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