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国师_分卷阅读6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63 (第2/3页)

br>宿谊总是高深莫测的让他们自己摸索,告诉他们若不是自己摸索,就学不会种植技术。

实际上,宿谊当然是一窍不通,不敢乱说而已。

不过官员和农人们都对宿谊很信服。虽然宿谊什么都没说,但他们就觉得宿谊懂得多。

宿谊只有对怎么吃土豆懂的比较多,种地什么的,他真不懂。

被多问了几次,宿谊也不好再继续糊涂下去。

种植方法、加工方法和食用方法在系统里都是有备份的。宿谊白天跟着去农田里闲逛,晚上就回来加班加点补课。

虽然宿谊并不会种地,但涉及土壤成分之类的知识,都是理科基础学科,他也了解一二。再加上有详细的指南,宿谊学习起来还挺顺利。

在试验田里,宿谊还做出一些仪器来分析土壤,分析水分,改进灌溉和耕作工具。一阵子下来,宿谊还真做出许多成果。土豆还没产出,宿谊所做的工具已经被率先推广,并取名为天师犁等。

宿谊觉得,这名字实在是有点挫。

但比起叫什么宿谊犁之类,好像还是天师犁更好些,至少不会听见尴尬。

宿谊不知道,天师犁什么的只是当着他的面叫,传到京外,天师犁、宿谊犁都是混着叫的。他的名字,也在这时候真正名留青史。即使纸质资料毁灭了,但农人们口口相传,也知道有个神农大帝座下仙人,下凡来到民间,为华国农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次神农大帝神迹显灵,让全国都多了许多神农大帝的庙宇。当宿谊寿终正寝之后,他的金身塑像被列在神农大帝一旁,成为神农大帝身边第一护法。

元道子,俗名宿谊,神农大帝身边第一护法使者,道教天师之一,又称老祖天师。

这一位后世所封道教创始人,现在还在对着木头敲敲打打,想着那犁要怎么才能更省力,最好是没有耕牛的人家,也能用驴子甚至人力驱使。

宿谊在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之后,才意识到在这个没有任何农业机械的时代,耕牛对农人有多重要。

耕牛在汉代便是只有老弱才可以食用。而昱朝的皇帝已经在考虑,只有自然死亡的耕牛才能食用。

因为在农家,老弱耕牛仍旧可以使用。不是每家人,都用得起耕牛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