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79 (第2/3页)
用她的专业眼光解读了主楼的帖子。患者情绪低落,活动兴趣丧失、快感缺失,自罪自责,思维奔逸,并出现了幻听、幻觉和妄想症状,以被害妄想为主,伴有嘲弄性和谴责性的幻听,同时还出现了睡眠障碍、头疼、胃疼和食欲减退等躯体症状。谭夫人几乎可以断定,这是一位非常典型的重度抑郁症患者。“这个用户JK324331,就是肖斌。”柳弈对身穿白大褂的温柔女医生说道。“他的注册账号绑定了手机和邮箱号码,我们已经请专人代为核实过,确实是肖斌本人没错。”“原来如此。”谭夫人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这样看来,他还是不相信我啊……”自从网络普及以后,现在的年轻人,但凡有些什么头疼脑热、病痛不适,都非常习惯于到网上寻求帮助,“隔空看病”已经变成了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情。然而事实上,就像传统中医看病讲究“望闻问切”缺一不可,西医也一样。除了问诊之外,还要“视触叩听”,以及许许多多现代检验、影像、病理等检查技术的加持与配合。即便是经验再丰富的医生,仅凭一条网线,还有病人相对主观和不够准确的文字描述,想要诊断清楚某样疾病,尤其是比较复杂的那些,风险性还是很高的。作为一个重度抑郁症患者,肖斌的情况又和其他器质性病变的病患有点不太一样。绝大部分的精神病患者本就比正常人更为多疑。尤其是当他们开始出现罪恶妄想和被害妄想的时候,更是常常会觉得自己身处窥探、监视之中,时刻可能被人控制思想,进而对其他人——尤其是身边亲近的人产生强烈的不信任感。很显然,肖斌的情况就是如此。在他上网向陌生的医生求助的时候,就表示他已经把谭夫人这个给他治病治了两年多的医生归类到了“不可信任”的人里面。对此,谭夫人虽然觉得遗憾,但也无可奈何。毕竟医生也不是万能的,从她入行以来,已经见过许多无能为力的事情,肖斌自杀的悲剧,也是其中之一。“您再往下看看。”柳弈提醒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