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36 (第2/3页)
夺取长安,登基建制,政权之牢固必定超过秦策。届时,再想攻下长安就不是那么容易。稍有不慎,甚至会被反噬。想要把握战局,进兵必须快!对以战车和步卒为主的桓汉大军来说,想要在速度上赢过秦璟率领的骑兵,确有不小的困难。要弥补这个缺憾,占据先机十分重要。桓容赐郗融竹简舆图,并在话中暗示,如机会成熟,大可取边界州县。郗超和贾秉私下商议过,都是持肯定态度。边州刺使派兵,大可以归入边界摩擦。长安生怒,建康有充裕的时间扯皮。只要秦策没有下决心,打算一战定天下,建康就能不断蚕食边界郡县。即使土地拿不到多少,人口仍可以大量争取。最直观的条件:北地缺粮,又刚刚经历过战火,流民成风。南地连续两年稻麦大熟,有足够的粮食接济这些灾民。秦兵阻拦?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两国边界线贯通东西,兵力有限,不可能全部堵死,没有半点缺口。桓汉无需派兵,只需在靠近边界的郡县架锅煮粥,稻香和热气就能引来众多边民。事实上,现任的幽州刺使经过考量,正开始采用类似举措,并写成条陈,派人飞送至桓容手中。看到熟悉的字迹,桓容不免失笑:“仲仁知我。”荀宥在条陈中写明,这样的手段远远不够。如要拿下边州郡县,必须有军队为后盾。驻守徐州的是秦玦,如果幽州大举调兵,必然被其察觉。从青、兖两州调兵最为合适,北府军能动更好。但要依此行事,必定绕不开郗融。故而,桓容才会做出之前暗示。“陛下,臣有一言。”郗超开口。“景兴尽管说。”“以臣弟的性格,必是稳妥为上。”郗超不想承认,但关系到国家大事,必须实话实说。他担心郗融会拿不定主意,一时犹豫,以致错过最佳时机。“依景兴之意,此事当如何?”“待返回建康,请陛下许臣将事告与家君,由家君写成书信,自能让臣弟明白。”既然要同建康扯皮,桓容就不能下明旨,暗旨也不行。郗超十分清楚,这是桓容给郗氏的机会,必须要牢牢抓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