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631 (第2/3页)
“不早。”王献之笑道,“古有甘罗十二为相,今有袁氏子峰元服拜爵。我知你同谢家郎君交好,诗书礼仪不相上下,何不在兵法谋略上分个高下?”王静之很是诧异。“阿父是说谢家几位兄长?”“自然。”王献之笑道。“……”王静之默然无语。大君果然记性不佳。谢家几位兄长中,最大的比他足足大了七岁!这能放在一起比吗?即使年少聪慧,智力相当,力气的差距如何弥补?总不能让他向书院里几个兵家子出身的郎君学习,懂事起就向往着胸口碎大石,双臂抡铁锤吧?那会死人的!不提王小郎君如何郁闷,也不提王献之立下拼儿子的志愿,随着彩灯由宫内传出宫外,建康逐渐兴起一股风潮,先是士族,随后是庶人,连定居城内的胡人都纷起仿效,争相在家中挂起几盏彩灯。知晓情况后,桓容十分怀疑,后世的灯会是否会提前出现。只不过,后世的灯会是在正月,如今却有往三、四月靠拢的痕迹。烦恼数日,桓容渐渐想通,历史的发展总有规矩,与其在这里闹心,不如静观其变。说不定担心的事根本不会发生。即便发生也没关系。大不了直接下旨,在正月另办一场灯会。见识过灯会的热闹,知晓其中好处,无论士族高门还是寻常百姓,想必都会举双手赞成,不会出言反对。彩灯风潮从建康向外辐射,很快遍及附近各州,连临近的徐州和豫州都受到影响,出现一批专门制灯的匠人。青州和并州等地,因天灾连连又遇兵事,商人往来市货,多运送粮食、药材和布匹,类似彩灯一类的精巧货物极其少见。此番船队北上,挂出南地匠人静心制作的彩灯,自然引来不少关注。即便不是出自本意,但能做成几笔生意,开拓新的商品销路,对桓容来说绝对不亏,反而能大赚特赚。接下来数日,桓容和秦璟夜夜促膝长谈,张廉和贾秉郗超日日唇枪舌剑。唐公洛派人送来消息,如能保青州百姓平安,他愿臣服桓容,誓死效忠。“玄愔以为如何?”商定所有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