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603 (第1/3页)
逐渐显现。总体来看,长安要收回地方政权兵权绝不算错。为巩固君权,这是必须走出的一步,桓容也在做同样的事。然而,秦策和桓容目的相同,面对的问题却截然不同,施行的手段更是南辕北辙。更重要的一点,桓容直面的是地方豪强和高门士族,秦策面对的是追随多年的老臣,甚至要从儿子手中收回权利。两相对比,秦策心中甚苦,奈何有苦说不出,只能生生往喉咙里咽。桓容收回君权,不过是刚刚起步,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稍有不慎,就可能满盘皆输,一切回到起点。秦策的问题更加严重。步子迈出去,未出多远就是深坑。挖坑的都不是善茬,后宫里还有刘皇后和刘淑妃在等着,当真是举步维艰,两步就要崴脚。奈何路是自己走的,脚下的泡也是自己踩的。夜深人静时,秦策独坐光明殿,常会凝神思索,事情为何会走到今天这一步。答案始终遥远,亦或是他根本不想得出答案。局面已经如此,回头的代价太大,对秦策而言,只能一步接一步走下去,哪怕脚下伤痕累累,也不能轻易退缩。太元四年,九月秦策的第二道旨意送入草原。之所以有这道旨意,全因之前传旨的官员在中途迷路,压根没找到秦璟,只能灰溜溜的回京请罪。知晓事情始末,面对跪在面前臣子,秦策发火也不是,不发火也不是。到头来,只能高举轻放,恕其无罪。退出光明殿后,官员一扫之前的战战兢兢,哪里还有半分恐惧。迷路是真,不想找到秦璟更是真。“四殿下率大军扫北,平定大漠贼患,有靖边扶鼎之功。官家糊涂,竟要收回三州兵权!”“荆、豫、徐三州兵权收回,交谁掌管?州刺使吗?岂能服众,简直是笑话!”众人言是为国考量,实则心中都打着算盘。忧心国境是一则,再有一则,秦策慑服豪强、加强君权的目的太过明显,众人如此反对,不过是借秦璟之名,为自己寻个借口,留一条后路。无论君臣之间如何谋划,第二道旨意顺利送入草原。不知该说传旨的官员运气太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